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6-17
由南京第一農藥集團自主研發的吡啶堿項目日前通過專家鑒定,其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此舉結束了少數跨國公司壟斷吡啶堿工業化技術的歷史,使我國農民有機會廉價使用高效低毒無公害環保農藥。
吡啶堿是一種含氮雜環化合物的中間體化工產品。多年來,我國無法生產世界上通用的吡啶系列高效低毒全降解農藥。
吡啶堿的生產原料很簡單,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氨等,但合成技術上很難突破。吡啶項目生產工藝極其復雜,有100多道工序,核心技術被少數跨國公司壟斷60多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組織專家進行研發,但歷經5個“五年計劃”均未果,不得不大量依賴進口。
從1998年開始,南京第一農藥集團開始研制吡啶堿。2002年,他們投資800余萬元建設的中試裝置投入試生產,但因工程化路徑選擇錯誤,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經過技術上的不斷探索和優化后,2005年7月開始投資建設年產1.2萬噸吡啶堿大型化生產裝置,歷經近一年的調試、優化和創新,2006年5月正式開車成功,今年1月份達產達能達標。該集團在優化生產技術的同時,還以吡啶催化劑為突破口,于2008年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合成吡啶新型催化劑及生產技術。
2007年3月,該集團在自主掌握第一套吡啶堿生產裝置技術的基礎上,在安徽當涂投資建設了迄今全球單套產能最大的年產2.5萬噸吡啶堿生產裝置,去年6月一次開車成功,并于今年2月取得吡啶含量99。9%、3-甲基吡啶含量98%的優質標準,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該集團吡啶堿項目擁有89項自主知識產權,而且同時開發了吡啶、3-甲基吡啶、2-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等產品。未來3年,該集團將把吡啶堿產業擴大至10萬噸/年,該集團也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雜環類農藥及醫藥中間體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