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2-06-10
堅持不懈抓好化工安全工作,不僅體現為講政治、識時務,亦是問題導向下的責任擔當。受市場環境突變、疫情反復等多重因素影響,當前化工產業正處在一個形勢錯綜復雜的非常時期。越是在這種時候,我們越需要頭腦冷靜、居安思危,越需要沉下來抓好最為基礎的安全生產工作。
無事是有事時的功夫、有事是無事時的荒廢。如前文所述,近年來,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已連續30多個月未發生化工重特大事故,創造了有統計記錄以來的最長間隔期。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化工行業高風險性質沒有改變,系統性安全風險還沒有得到根本治理,一些地區安全發展理念不牢、責任落實仍不到位,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在抓落實上與國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而且,在行業闊步轉型的當下,老問題又疊加了新矛盾。化工產品生產、儲存、運輸、廢棄物處置等環節傳統風險依然處于高位,產業轉移、老舊裝置和新能源、海洋石油、氫能等新興領域風險又相繼凸顯,風險隱患疊加并進入集中暴露期,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任務艱巨復雜。
隨著奧密克戎新毒株引發的疫情在國內持續蔓延,受上下游供需矛盾加深、物流運輸不暢、市場疲軟等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化工行業的系統性風險也在積累。疫情防控難度更大,影響時間更長,造成目前一些化工企業人員變動大,頂崗轉崗的情況增多,這是風險之一。疫情造成原料和產品運輸受阻,正常平穩的生產經營節奏被打亂,增大了開工不足、頻繁開停車的可能,這是風險之二。市場需求疲軟,下游企業停產,產品積壓,庫存加大,可能造成產品超量儲存,這是風險之三。
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安全生產的穩定。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地緣政治等因素助推生產原料漲價明顯,但市場需求萎縮又致使終端產品價格疲軟,產業鏈成本傳導不暢,市場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強,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可能導致企業安全投入不足,員工心態的浮躁也會增加事故發生的風險。
在這樣一個新舊風險疊加的時期,更需要居安思危講責任。這也是第21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將主題確定為“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的重要原因。
具體而言,首先,企業要落實好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要帶頭講安全、生產經營責任人專題講安全,推行現代化安全管理,真正擔起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擔子。
其次,企業職工身處一線,要擔起“安全吹哨人”的責任。在事故易發多發、易造成人員傷亡的重點環節,一線員工往往可以更早發現隱患,把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應利用“公開課”“大家談”“班組會”等互動式活動,不斷強化安全教育,讓一線員工做好事故隱患“大掃除”。
再次,行業主管和安全監管部門要真正擔負起監管的責任。新《安全生產法》規定“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管安全”。既然是“管”,就要壓實責任,就決不允許走過場,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就要理直氣壯,對各類違法行為就要依法懲處。
媒體和社會公眾則要擔起監督的責任,發現安全生產重大隱患和違法行為,要敢于曝光、敢于舉報。
在當前經濟環境復雜和疫情防控趨緊的大背景下,講政治、擔責任,合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