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汪建沃 來源: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3-01-07
化學防治的形成是人類在長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與有害生物不斷斗爭的結果,從人工撲殺、物理防治、機械防除到采用農藥防治,是人類防治有害生物技術的一大進步,是人類在不斷總結防治經驗,反復權衡各種防治方法利弊后做出的必然選擇。目前化學防治仍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尤其是遇到突發性災害時,尚無任何防治方法能替代化學農藥。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使用農藥仍將是防治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可耕地面積數量和質量的下降,有害生物的頻繁發生,對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球有近十億人口處于饑餓狀態,通過推廣高產品種、使用化肥、農藥等各項技術措施來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產量已顯得十分重要。
我國是農業病蟲害發生危害嚴重的國家,每年農作物化學防治面積達到60多億畝次,化學防治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農藥是保護作物豐產穩產的重要農業投入品,但同時又是把“雙刃劍”,如果選擇的種類或使用不當,可能會傷及非靶標生物和有益生物,甚至人類及其生存環境,容易造成農藥殘留超標、環境污染等問題。
農業部和衛生部2012年12月聯合發布公告,頒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2),該標準將成為我國監管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唯一強制性國家標準。新標準制定了322種農藥的2293個殘留限量,和原標準相比,增加1400余個。所有殘留限量均是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綜合國際食品法典標準(CAC)制定的,同時經過了充分的風險評估,廣泛征求了社會公眾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并接受了WTO成員對標準科學性的評議,做到了科學、公開與透明。據悉,新發布的食品農藥最大殘留標準將于2013年3月1日起實施,替代此前涉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6項國家標準,而10項相關的農業行業標準同時廢止。
專家指出,該標準不僅給出農藥殘留限量統一標準,而且限量由原來的837個增加到2293個,基本涵蓋了我國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農產品,增加近兩倍之多,力度之大可見一斑。新的農藥標準越多的話,應該是一個社會進步。這幾年行業發展很快,有更多的農藥生產出來,消滅病菌。所以我們有這樣一種標準制定,應該有利于產業安全。
專家強調,保證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措施和途徑是多方面的,其實沒有必要擔心有了嚴格的農殘限量就不敢用農藥,如果病害很嚴重的時候,必須要用到農藥,但并不代表用藥就是違規,并不代表使用農藥就會導致農藥殘留超標。首先是不能用違規的農藥,另外就是按照規程去走,不要自己亂用。一位植保專家形象的指出:“殘留超標猛于虎,多是使用惹的禍,最后農藥背黑鍋”。一方面農藥是有毒物品,使用技術性強,要求高;另一方面由于農業病蟲種類多,農藥新品種、新劑型也多,一些農民對新農藥缺乏了解,加之宣傳、指導力度不夠,因而用藥不當,乃至盲目用藥、違禁用藥、濫用藥的現象在一些地區時有發生,這不僅造成生產成本增加,還導致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超標,作物藥害問題比較突出。
因此,農藥生產企業、農藥使用者必須緊密合作,一方面農藥生產企業必須加強產品質量和標簽標注的控制,杜絕添加隱性成分,確保農藥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加強農藥安全使用工作,做好安全用藥培訓,使農民了解安全用藥知識,增強安全用藥意識,提高用藥水平,從源頭上抓好農藥殘留污染的治理,保證農產品質量,保護農村環境。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鍵是要趨利避害,加強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