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1-08-25
“現在種菜不容易,三天兩頭要打藥,基本上沒有不打藥的蔬菜。”正在給豆角打藥的合肥菜農老王顯得很無奈。一根豆角“一生”要被“喂”11種農藥,剛噴過農藥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來,運往市場銷售。(8月23日《新華網》)
每當提起農藥殘留,農民和農藥企業無疑成為眾矢之的。農民被指責為了賺錢,大量使用農藥;企業被指責,為了效益,排放三廢污染環境,大肆生產、販賣質量不過硬產品,民眾們更是談農藥變色。
農民打農藥有可能顆粒無收,現在蟲子抗藥性極強,少打藥都不見效。農民用藥很盲目,不知道標準,不了解如何安全,沒人指導,菜農只好亂打,浪費農藥,同時加大了農殘風險。剛開始使用那幾年農藥效果很好,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害蟲抗藥性小,另一方面當時很多都是高毒農藥,效果立竿見影。
政府禁用高毒農藥,企業積極推廣高效低毒農藥,這啟事件可以說更多的是使用中的問題,是農藥檢測不嚴格的問題。
農民用藥不科學,而且在用藥后馬上就賣入市場,都進一步加重了農藥殘留問題。農藥在農作物上的相對有效期是有一定時間的。比如,“撲虱靈”它附作在作物上,第30天還足可以殺死稻飛虱; “敵殺死”聚酯類農藥,殺蟲期也有15天左右。安全期以后再采摘,農藥殘留就會小很多。
我國蔬菜生產的主要模式是分散經營,這不僅導致農戶在種植技術和質量控制方面主要依靠經驗,也使得從千家萬戶收上來的蔬菜難通過抽檢來防控“農殘”超標。沒法有效指導菜農進行病蟲害的科學防治,同時又不能嚴格實施蔬菜上市前的安全間隔期管理,尤其是對問題蔬菜不設任何農殘檢測。
近來有慢農業,生態農業方面的試驗田,一年兩季。用牛糞代替化肥,用物理殺蟲法代替殺蟲劑,并利于土壤新陳代謝,雖說一箭雙雕,但其可操作性仍未可知。
解決農藥殘留問題,首先要培養農民安全農藥意識,并改變其對高毒農藥的依賴;同時做好好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盡早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和完備的“農殘”檢測監控體系。
農藥工業網http://www.dreamshooter.cn/獨家新聞,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