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2-23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農業部編制完成并于日前印發了規劃期為2008~2015年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棉花、油菜、甘蔗、蘋果、柑橘、天然橡膠、肉牛、肉羊、奶牛、生豬和出口水產品等16個分品種的優勢區域布局規劃,這是繼2008年8月《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這一總體規劃發布實施后,中國在以規劃引領優勢農產品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上采取的又一重要舉措。至此,全國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從總體規劃到分品種規劃的體系已基本形成。
與總體規劃相比,各分品種規劃內容更加詳實和具體,既系統梳理了上一輪規劃的實施成效,又從市場供求、發展潛力、制約因素等方面進一步分析了不同品種的發展前景;既結合今后的發展需求、當前的發展狀況,提出了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又從各品種資源稟賦、技術條件、市場區位、生產規模、產業基礎等方面出發,劃分了各自的優勢區,對各優勢區的基本情況、優勢分析、目標定位和主攻方向等方面予以細化,并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農業部相關人士表示,考慮到各品種的發展基礎不同等因素,在深入分析可能與需要的基礎上確定了相關規劃指標,到2015年:種植業方面,優勢區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大都在70%以上;畜牧業方面,優勢區牛肉、羊肉、牛奶和豬肉的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在45%~83%之間;漁業方面,優勢區內優勢水產品出口量和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76%和73%。
為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各品種規劃分別從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科技支撐、保護和利用資源、強化生產指導等方面提出了更具產業發展特色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