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4-22
因去年9月莎稗磷泄漏事故,上海農藥廠歷經半年多的停產整頓之后,近日正式與德國巴斯夫公司簽約,將上海農藥廠土地轉租巴斯夫建立物流基地。這是記者從上海農藥廠的相關人員處得到的消息。
據介紹,自事故發生后,農藥生產已停止,目前原有廠房部分正在拆除,為建設物流基地做準備。
此次處理辦法也是規劃中的意向:上海醫藥集團此前就有意通過資產置換,重組農藥生產資源、盤活土地存量、建設上海醫藥東部物流基地。按當時的規劃,上海農藥廠將逐步退出農藥制造領域,轉型發展化工倉儲物流。據業內人士介紹,上海農藥廠近幾年的產量及銷售品種均在逐年減少。而泄漏事故的發生加速了這一思路變為現實的速度。有消息稱,此次轉租后,上海農藥廠將不再生產任何農藥,而原本生產農藥的化工原材料、半成品、過期回收農藥物料、各類實驗分析化學試劑等已一并被處理。
上海農藥廠在停產整頓了半年多之后,一度有傳言說中化國際將收購上海農藥廠。但當事雙方均否認。
目前,有一大批農藥企業面臨周邊企事業單位、居民非議的壓力,可以說上海“農藥門”事件既是突發事故,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以上海農藥廠為例,始建于50年代,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原本處于城市偏遠郊區的廠區逐漸被歸入城區,常住居民人口的增加使得他們長期以來對農藥廠排放的刺鼻氣味怨聲載道。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省市,如浙江省嘉興市的嘉化集團農藥廠就在2007年的12月底停止生產并搬遷。作為一家老工業企業,在過去為當地的經濟增長作過一定的貢獻,但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使企業的地理位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關停并轉不可避免。
這之中既有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須關停并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內因,也印證了當初對于上海農藥廠今后發展的整體戰略。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速度不斷加快,一批兩高老工業企業如何降低單位能耗、減少污染排放從而適應城市的整體發展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鏈接
去年9月15日,上海農藥廠發生一起莎稗磷(除草劑)等混合物泄漏事故。據介紹,當晚上海農藥廠有限公司在進行莎稗磷(除草劑)合成生產過程中,脫溶崗位在進行減壓蒸餾脫除三氯乙烯作業時,由于當班工人操作錯誤,且未配備超溫報警裝置,導致反應釜內溫度過高。于21時40分發生反應釜沖料,約有300公斤左右莎稗磷等混合物泄漏,造成上海市楊浦、虹口、閘北等部分城區受到刺激性氣味的侵襲。
該廠建于1958年,該廠主營農藥、染料、中間體及化工產品,包括以上農牌殺蟲劑為主的產品和部分殺菌劑、除草劑。自上海農藥廠有限公司停產之后其資產去向一度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據調查,2005年之前,上海農藥廠為上海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2005年上海醫藥集團以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2.18億元置換上海農藥廠有限公司80.44%股權。至此,上海農藥廠成為上海醫藥集團下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