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11-23
到2015年,農藥企業數量減少30%,國內前20位企業的銷售額達到總銷售額的50%以上,污染物處理技術滿足環境保護需要,“三廢”排放量減少30%,副產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30%。到2015年,國內排名前10位的農藥企業建立較完善的創新體系,研發費用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5%。2020年農藥自主創新產品達到出口產品的30%以上……這些政策目標日前在工信部上海召開的《農藥工業產業政策》和《農藥生產準入條件》征求意見座談會上,引起了業內極大關注。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梅祖保處長會后接受采訪時說,依據相關法律制定農藥工業產業政策,是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農藥工業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確保社會和生態安全,提高國際競爭力。
他認為重復建設嚴重、分工與協作不足、集中度低、創新能力弱、污染治理技術滯后等現狀阻礙了農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將對其實行更為嚴格的監督管理,引導農藥工業健康、持續、協調發展。
對于農藥工業的產品結構調整,梅祖保說,為適應耕作制度、耕作技術變革,滿足市場需求,應重點發展除草劑、果樹和蔬菜用新型殺菌劑、殺線蟲劑和病毒抑制劑,以及用于溫室大棚、城市綠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殺菌劑和種子處理劑,積極發展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水果保鮮劑,鼓勵發展生物農藥和用于非農業領域的農藥新產品。大力開發和推廣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和微膠囊劑等環保型農藥制劑的生產和應用技術,降低粉劑、乳油、可濕性粉劑產品的比例。
據了解,《農藥工業產業政策》(征求意見稿)從政策目標、規劃引導、產業布局、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技術政策、生產管理、進出口管理、中介組織、社會責任、保障措施等方面對國內農藥工業發展加以引導。
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綜合考慮地域、資源、環境和交通運輸等因素調整農藥產業布局。原藥企業相對集中,制劑企業可適當分散。嚴格控制并逐步減少農藥廠點,抑制新增產能,加快落后產能的削減,禁止技術水平低、產能過剩、污染物處理難度大的產品轉移。推動中西部地區發展適合本地資源、市場特色的產品。
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國家繼續將農藥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在基礎平臺建設、創新體系完善和新品種創制等方面給予支持。重點支持農藥工業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的開發,加強高效催化、高效純化、定向合成、綠色工藝、手性異構體深度利用和生物技術,以及制劑低溶劑化、水基化、緩釋化和先進、高效、實用的三廢治理等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充分利用國際技術資源,鼓勵農藥企業采用投資、合資、合作、并購等方式到境外設立技術研究開發機構、組建技術聯盟,廣泛吸納海外技術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