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12-07
憂——需求萎縮門檻提高
今年,受氣候、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國內農藥的需求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總體上呈現萎縮的狀況。濟南兆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兆龍介紹說:“今年山東氣候較好,可以說風調雨順,病蟲草害發生較輕。”倒春寒的出現,使得蟲害發生偏輕;隨后膠東地區的大旱,病害發生也較輕。大旱還使得夏季玉米除草劑和秋季麥田除草劑的用量出現了較大下滑。此外,用藥量較大的棉花種植面積出現了萎縮,減少了對農藥的需求。據商河縣瑞豐農資王安雷經理介紹,受去年棉花價格暴跌和小麥收購價格上升的雙重影響,當地棉花種植面積縮小了一半,對用藥產生了沖擊。
但今年仍有某些病蟲害加重發生。首先是灰飛虱、薊馬等小蟲子加重發生,并且由此導致某些病害大面積發生,如有灰飛虱攜帶傳播的玉米粗縮病。棉花的一些抗蟲品種出現退化以及假冒抗蟲棉種的使用,使得局部地區的棉鈴蟲大發生。在大棚蔬菜區、大姜等經濟作物區,地下害蟲和線蟲的發生比去年更加嚴重,特別是病毒病的大發生讓不少農民心急如焚。
一些規模較大、產品規范的企業抓住了今年市場的變化,針對大量發生的飛虱、線蟲等病害進行推廣銷售,擴大了需求。這些農藥多為低毒、高效、廣譜的新型農藥,是暢銷市場的主力品種,例如阿維菌素、甲維鹽、毒死蜱等。丁兆龍認為今年像杜邦的康寬、先正達的杜銳、克勝的吡蚜酮、威遠的阿維等等,都是市場表現不錯的產品。但除草劑今年卻無大的亮點,特別是百草枯和草甘膦兩個品種出現了“大麻煩”,表現為需求不振、產能嚴重過剩、庫存壓力巨大等。以草甘膦為例,全世界的大部分產能集中于中國,但在國外卻沒有登記,只能賣給國外的“二道販子”,失去了定價權,在金融風暴之下,其艱難可想而知。
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對外出口出現嚴重下降。丁兆龍介紹說:“全國農藥出口下降了30%左右,而山東受影響的程度更大。”長期以來,農藥企業靠著兩條腿走路,斷了出口的念頭之后不少企業只能回頭轉向國內市場,使得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空間縮小、利潤下滑。據丁兆龍了解,今年多數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庫存較多,虧損面較大。
同時,受政策調整的影響,農藥行業的進入門檻大幅度提高,不少企業面臨著被強行驅逐出市場的危險,農藥行業面臨著一輪政策性的“洗牌”。首先,原藥企業的注冊資本門檻從30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制劑企業的注冊資本門檻從10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其次,環保標準得到了提高,政策要求原藥企業要將15%的投資、制劑企業要將8%的投資用于環保投資。此外,企業取得登記證、進行殘留實驗的費用都大大提高了。重壓之下,不少中小企業哆哆嗦嗦忙著自保,沒有精力投資研發、搏殺市場。
喜——整合加速寄望明年
雖然今年農藥行業遇到了較大困難,但今年中國農藥行業并不是踟躕不前。丁兆龍頗為自豪地說:“全球農藥產業已經不增長了,但中國在這么不利的環境下今年的產量還取得了增長,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國際上今年只有巴斯夫一家是增長的。”
農藥界不少人都覺得:困難是暫時的,隨著各方面調整的到位,明年一定會是個好年頭,特別是在下半年。首先,經歷了這連續兩年的“小年”,病蟲害應該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彈,屆時國內需求很可能擴大;此外,金融危機的陰云正在散去,大形勢應該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最大的利好,可能來自于政策調整帶來的重組和整合,似乎農藥市場即將醞釀一次大“變天”,而這種變化已經在細枝末節處開始呈現。
“我明年再也不做欠款了,明年一定要做現款。”王安雷有點發狠地告訴記者。作為一個縣級的農藥經銷商,前不久他剛剛去鄉鎮上“收了一圈”,但賒了一年賬的零售商們卻都以“沒錢”去面對他。除了欠款,零售商們有銷不出去的貨都給了他,而有些廠家卻不接受他的退貨。在一個廠家的經銷商大會上,大伙都說:“我們干農資的,也忒沒尊嚴了。”
雖然可能會喪失客戶資源,雖然直接面對農民去做銷售很費事,但王安雷必須如此選擇。經過多年的無序發展,過多的小廠家和零售商進入了市場,各種假冒偽劣產品橫行,正規廠家和經銷商的壓力越來越大,生存環境越來越差,農藥市場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自從國家出臺政策取消商品名“預熱”以來,一系列“組合拳”已經顯現出成效。
根據《農藥工業產業政策》征求意見稿,國家將通過土地、環保等手段控制產能、配置資源。根據規劃,到2015年中國馳名商標市場份額達到30%以上,到2020年達到50%以上;到2015年,國內排名前10位的農藥企業建立較完善的創新體系,研發費用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3%,2020年農藥自主創新能力居國際先進水平,自主創新產品達到出口產品的30%以上;到2015年,農藥企業數量減少30%,國內排名前20位的農藥企業集團銷售額達到總銷售額的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到2015年,進入工業集中區(化工專業園區或聚集區)的農藥原藥企業達到全國農藥原藥企業總數的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
這些都是一個值得憧憬的中國農藥業的未來,而這些改變從明年起就要開始體現。伴隨著眾多利好消息,明年絕對是值得期待、又充滿變數和痛苦的變革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