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資導報 日期:2010-03-23
目前云南、廣西、貴州、四川等省旱情仍呈發展態勢,其中云南發生了歷史罕見的特大干旱,全省小麥、豆類、馬鈴薯、油菜、蔬菜等秋冬播農作物受災面積達85%以上。抗旱保收已成為受災地區各級政府的當務之急。專家針對旱災提出,用國際上成功的植物化感技術增強受旱作物抗逆性能,是緩解干旱威脅的有效措施之一。
2009年2月8日,專家對從德國引進的植物化感調節劑——碧護的作用機理、產品性能,在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牛堡屯中街村劉桂玲家的小麥田使用,對旱情環節效果進行實地考察與評估。
結果表明,用過碧護拌種和澆封凍水之前每畝噴施3克碧護的小麥田土壤含水量,比沒用碧護小麥田土壤含水量大;經專家、農戶現場對施用碧護和沒用碧護的小麥田起苗洗根,發現用過碧護的麥苗根系發達、根強、毛細根多、有新生根系,沒用碧護的麥苗根系小、弱、毛細根不發達且數量少,未見新生根。劉桂玲說,2008年不用碧護時,每畝小麥產量是315公斤左右,施用碧護后2009年畝產量平均達到460公斤。
科技人員把碧護在花生、玉米、西瓜、甜瓜上進行示范推廣,抗旱節水效果明顯、增產增收顯著。花生田畝增產47.7公斤,增產率為22%;玉米田畝增產73.5公斤,增產率13.5%;西瓜田畝增產320公斤,增產率為8.5%;甜瓜畝增產155公斤,增產率為6.4%。
植物化感調節劑在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美國等國家普遍使用20多年,誘導植物體內細胞產生分裂素、維生素E、脫落酸等抗旱物質,緩解干旱威脅。建議在旱情嚴重的區域大面積廣泛使用碧護,同時發揮多級農技推廣部門的作用,使用配套產品與技術,緩解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