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CCPIA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0-04-02
行業管理者、農藥專家建言——
以監管促行業調整
在全社會越來越關注農產品安全、全球農藥產業不斷發展創新的雙重背景下,國家目前正在修改的《農藥管理條例》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新的管理條例,如何能在立法層面上做到“促進企業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包括農藥標簽管理、農藥進出口管理、農藥經營管理、處罰力度等具體監管辦法上,如何創新和調整,農藥行業的管理者和行業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他們認為農藥監管必須能順應農藥行業發展的趨勢,對現代農藥發展的創新、合理使用和法制化管理這三個核心問題起到支持、倡導和服務的作用。負責全國農藥行業管理的有關領導表示,雖然新的條例尚未出臺,但調整從2010年就要全面開始。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所長張延秋提出,中國農藥產業進入調整期,農藥行業發展重點要推進“五化”——
一是農藥品種的優質化。總的方向是高效、低毒、安全、環保。特別是加強對環保型農藥助劑的研發,對農藥助劑逐步實施安全分類管理,加大對新產品、新劑型、新工藝以及我國特色產品如生物農藥和植物源農藥的開發利用。
二是企業發展的集團化。重視引導生產與銷售結合,構建原藥生產廠家和制劑生產廠家結合通道。
三是經銷產品的品牌化。鼓勵打造各種類型經營企業的品牌化,以品牌化經營提升農藥產業水平和市場監管效率。
四是使用農藥的科學化。對農藥經營者和農民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引導和促進農藥使用向專業化、規模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五是行業管理的規范化。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叔寶也提出了對管理的建議。他提出必須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企業如果以犧牲社會責任降低成本,從長遠來看企業難以立足,行業無從發展。政策應該引導資源集中,引導中國農藥企業向集中化發展。對于一個行業來說,有規模的十家企業可能比分散的一千家企業能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如果你不承擔社會責任,可能更容易被大家所認出來。
加強市場和使用監管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夏敬源介紹,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近年進行了幾次比較大范圍的調研問卷,結果發現,目前國內農民安全用藥情況堪憂。夏主任希望政府要全力發展專業化防控工作。
通過專業化防治實現農藥使用的安全、高效、減量。希望通過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推進專業化防治。
另外,要大力強化農技服務,搞連鎖經營、配送服務。把技術送到農民手中,好藥配上好技術才能解決問題。
要著力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對經銷商實行資格認證。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查顯才認為,必須加大力度規范和凈化市場。建議修訂后的《農藥管理條例》盡快頒布實施。行業對新條例期望值很高。
在管理上,建議組織統一的整治活動,通過重點抓一兩個問題,來帶動和促進其他問題的解決。
建議國家出臺政策,鼓勵農藥經營模式探索。建議政府在政策、經費等方面給予扶持。
建議加大力度促進企業規模化發展。規范農藥行業,培育大型的企業,建設改造一批連鎖經營企業。建議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方方面面參與進來,多種方法促進產業集中。
在農藥行業管理方面,行業組織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對行業組織來說,要抓行業自律,提高服務意識。
農藥登記管理規范化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顧寶根提出,為了更好地為農藥行業服務,2010年的農藥管理工作將從五方面進一步推進:
第一,改進登記審批機制。一是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構建部省一體化的登記評審機制,同時,啟動農藥登記藥效試驗網上審批工作。二是結合新條例的出臺,制定農藥登記相關配套制度,完善登記評審程序和制度。三是細化并統一登記審批標準,提高審批的統一性。四是對農藥審批登記實行全程審批登記。五是明確各部門人員的職責,建立責任追溯制度。
第二,進一步促進登記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將風險評價工作引入登記風險。農業部藥檢所學習了一些國外先進的風險評價方法,今年要逐步試點。
第三,開展特殊農藥的登記管理,鼓勵生物農藥等低風險的產品范圍,啟動農藥管理和小范圍使用農藥登記管理的研究工作。
第四,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2010年要增加一些梯度信息公開,其中包括一些產品的技術信息和安全信息以及創建智能查詢系統。
第五,加強國際交流,促進農藥管理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