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1-24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目前全球草甘膦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特別是中國。由于產能過剩,目前國內草甘膦生產裝置幾乎一半處于停產狀態,這大大限制了草甘膦生產企業的發展。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農藥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截至2010年1月,我國草甘膦產能已達70萬噸 /年。2010年底,國內草甘膦的總產能可能達85萬噸/年。而目前國內對草甘膦的需求僅為5萬噸左右,全球草甘膦的年總需求量也僅為70萬~75萬噸。
由于產能過剩,草甘膦價格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比較困難,目前國內大多數草甘膦生產企業都是在虧損經營,整個草甘膦行業正面臨嚴峻的洗牌。在洗牌過程中,大型草甘膦生產企業將具極大的競爭優勢,而一部分規模較小的草甘膦生產企業將會被淘汰。
百川資訊農藥行業分析師方瑤:在2011年,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將影響草甘膦產業的發展。
第一,出口及匯率。由于草甘膦市場依靠出口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匯率是廠家和出口貿易商關注的主要問題。去年下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同期,草甘膦港口離岸價上漲約30%,看起來生產企業和貿易商賺取了大量利潤,但比較這段時間草甘膦的成本,上漲也約為30%。這樣,銷售價格上調是由成本推升,而由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將由出口商自己承擔。
第二,資源稅。今年資源稅、環境稅等問題依然被炒得沸沸揚揚。一旦開征,磷化工的源頭磷礦石價格也要上行,但是以其為源頭的相關化工品價格是否也能上漲呢?國內有機磷除草劑多數依賴出口,在很大程度上看國外買家臉色,漲價很多時候是國內廠家一廂情愿。
第三,產業整合。《農藥產業政策》的公布是去年農藥行業的大事。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國內優勢農藥廠家發展壯大是這個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淘汰與被淘汰邊緣的農藥企業,在未來會如履薄冰。而農藥中間體企業,也將隨著市場需求減弱而逐步進入淘汰周期。
上海市農藥研究所研究員張一賓:雖然目前草甘膦約占整個農藥市場的11.5%,占整個除草劑市場的25%左右,但在今后的發展中,仍將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草甘膦使用方便、效果明顯、價格低廉,但長期使用也會產生抗性,這將為其他轉基因作物除草劑及一些選擇性除草劑提供機會;第二,草甘膦的主要原料為磷,這是一種非再生資源,積極開發一些非磷的除草劑來替代含磷非選擇性除草劑用于轉基因作物,將是今后研發的重要工作之一;第三,草銨膦、草硫膦、溴苯腈等非選擇性除草劑也將對草甘膦形成一定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