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2-01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去年初,海南“豇豆事件”暴露了農藥生產、銷售和使用監管存在著薄弱環節。據了解,目前,全國農藥廠家超過2400家,獲得農藥登記證的產品2.7萬多個。如何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任務很重。
去年11月1日海南省施行了農藥批發專營特許制度和農藥零售經營許可制度,與此同時,山東在農藥生產經營管理方面也進行了有益探索――濰坊市的農藥備案制度以及青島市推行的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制度。
山東省農藥檢定所負責人表示,山東是農業大省,同時也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省。目前全省共有農藥定點生產企業265家,衛生殺蟲劑生產企業、分裝企業70 家,年產原藥7萬噸、制劑農藥15萬噸,農藥生產企業、制劑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全省現有農藥經營單位5.4萬多個,比2004年增加了3萬多個。由于農作物面積大,復種指數高,全省年使用各種制劑農藥達8萬多噸,占全國的10%以上,居全國第一位。2004年取消農藥經營許可制度后,農藥經營門檻降低,經營單位數量猛增,導致農藥市場秩序混亂。
海南省從1997年放開農藥經營,此舉激活了海南農資行業,吸引了大量專業人才,體現了市場競爭,給農民帶來了實惠。但是,海南省農業廳法規處處長莫正群認為,放開農藥市場13年,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農藥經營網點過多,與有限的農藥市場資源不相協調。由于惡性競爭,使一些經營者誤導農戶多買多用藥、違法銷售禁用高毒農藥等;經營網點過多,遠遠超出地方農藥監管能力,不可避免產生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據了解,一年多來,為杜絕農藥市場亂象,海南相關政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起草和修訂了有關規定,將全島禁用農藥數量從16種增至52種,并對新規海量宣傳;建立了投訴舉報制度,初步效果已開始顯現。為了確保菜籃子安全,省政府與市縣政府一把手、省工商局與各市縣工商局都簽訂了責任狀,對監管不力者將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莫正群分析,目前監管難點在于:一是多頭執法,出現問題容易相互推諉;二是執法人員專業知識匱乏;三是檢測手段有限;另外執法取證難,執法力量不足。
在海南實行農藥經營許可制度后,業內人士也曾擔憂,此舉是否會使農藥產業重新進入計劃經濟時代,是否會造成農藥產業壟斷局面?
對于實行農藥經營許可制度,基層經銷商認為,此舉可以加大農藥安全管理,對企業也是好事。對市場上有一定規模的公司來說,許可制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對目前一些證照不全的、較小的經營單位會造成較大沖擊。
山東省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昊分析,從食品安全以及農藥管理方面看,農藥經營許可制度有其施行的必要性。實行許可制度的同時,要加強農民安全用藥培訓,指導農民安全、規范、合理地使用農藥。應出臺政策鼓勵農業大專院校畢業生特別是鼓勵大專院校、農科院所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從事農資經營工作;對現有農資經營企業,采用新標準,嚴格綜合考核,對不合格企業給予限期整改或限期吊證;農藥經營企業要轉變經營理念,不是單純買賣農藥,而是面對農民直接經營與服務。可以讓所有農藥企業的產品公開進入市場,而政府部門備案,一旦發現違規產品,立即拉入黑名單,從此禁止其產品再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