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3-11
化肥農藥被濫用,是因為其市場價格太低,以至農民不愿再費力使用農家肥,如此雷人的觀點,竟然出自一位農大副校長頭腦,果然荒唐得可以。難怪有網友挪揄:按照溫委員的這種思路,當年的毒奶粉也無需問罪三聚氰胺了,誰讓奶粉的價格那么低呢,倘若高到家長們都買不起,還會有孩子中毒嗎?
農民們買不起農藥化肥,就會重新背起筐子去拾糞,農產品自然回歸到了綠色無污染,這個看似靠譜的邏輯推斷,其實也是一廂情愿,幼稚的可以。農業的低回報原本就影響著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如果再通過生產資料漲價人為抬高其種地成本,很多農民可能不是重新回到低收薄利的原始狀態,而是棄耕不種了,這樣的惡劣后果,恐怕是誰都不敢想象的。
在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今天,思考如何才能讓大家吃上綠色、安全、無公害的農產品,這本是一份責任擔當,但溫委員上述“讓農民用不起化肥農藥”的解決思路,卻顯然是一個并不靠譜的餿主意。
倘若看得遠一些,化肥農藥被濫用危及糧食安全,其實是一個國際話題。早在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卡遜夫人在其《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就曾斷言農藥泛濫若不被制止,將會嚴重危及糧食、污染環境,乃至最終威脅人類生存。從那時起,人們就已開始關注和反思農產品的安全問題。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很多國家已經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那就是,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降低化肥農藥的負面危害,以及借助推廣生物技術等減少其使用量;另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綠色認證、市場準入制度等,提高綠色農產品的競爭力,同時通過種植補助、價格補貼等措施,提高農民種植綠色農產品的積極性。這才是確保農產品安全的正解,也才是我們今后應當努力的方向。
用高價化肥農藥,倒逼農民重新“出去拾糞”,這一思路背后其實還暗含著這樣一種心態:綠色農產品少了,是因為農民變懶了,“不愿費力氣了”。很多網友對溫委員的言論表示了極大的憤慨,不僅是因為其思維荒謬,更在于這種不負責任的簡單歸罪于農民的錯誤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