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谷槐 來源:中國農藥網 日期:2011-03-28
小麥赤霉病又名紅麥頭,是小麥穗期的災害性病害。在我縣發病普遍 多年來赤霉病防治沒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防治不及時防效較差。小麥穗期赤霉病發病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氣候。一定田間殘留的菌源量遇上小麥揚花期連續降雨天氣,赤霉病就會大面積流行。為害輕者造成癟粒、品質下降及減產,為害嚴重的顆粒無收。據天氣預報 3月下旬及4月上旬,有降雨過程,此時正是小麥抽穗、揚花、灌漿時期,適宜于赤霉病的發生為害。望各地緊急行動,抓好小麥穗期的赤霉病防治工作。
一、趨勢預測
預計我縣小麥赤霉病為中等發生年,發生面積6萬畝。
依據:1、我站3月8日調查,赤霉病稻樁帶菌率為1.22%(0—1.9%),比去年同期低2.93個百分點,由于冬季少雨,枝帶率低于去年。子囊殼成熟指數19.8%,低于去年3.5個百點。
2、3月下旬至4月上旬,穗期有多次降雨過程。
二、防治方法:
1、防治時間:在小麥抽穗后揚花前(小麥噴藥的關鍵時期)。
2、農藥藥劑: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60%病蟲靈3號可濕性粉劑50—100克/畝或可兼治銹和蚜蟲或畝用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一包(60克)或畝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克。以上藥劑任選一種,兌水60—75公斤常規噴霧或兌水5—10公斤機動噴霧,在麥蚜達標的田塊可與10%吡蟲啉10克/畝混用進行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