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呂聰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4-11-04
全球農藥制劑行業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階段,在巨變的浪潮中,中國制劑行業也順應趨勢,大踏步向前。自2000年以來,農藥制劑生產能力實現了迅速翻番。然而,年產300萬噸的制劑量已遠超國內市場200萬噸的需求規模,制劑發展的出路就是走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
但如業內同行所見,我國農藥制劑行業存在的問題也非常突出,大大小小制劑企業2000余家,產業集中度低;劑型結構調整盡管在向環境友好型方向轉變,但仍處于起步階段,任重道遠;制劑工程化水平普遍偏低,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中國農藥制劑企業面臨著行業內和國際上的雙重競爭,若要抵御外寒,必先苦練內功。11月11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將在上海舉辦2014農藥制劑工程及生產研討會,會議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體思路,邀請到了國內外制劑工程專家,將為企業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制劑工程解決方案。
高屋建瓴,加強頂層設計--
會議請業內著名專家冷陽教授開場,以行業的高度對我國農藥制劑生產進行回顧和展望,提出行業和企業在劑型開發到制劑生產過程中迫切面臨的各方面挑戰,為企業敲響警鐘,指出癥結所在,并前瞻性的給出企業發展的戰略性建議。
研發到推廣的成功對接--
Peter Southgate先生曾在陶氏益農任職40年,是分管農藥制劑加工和包裝方面工作。本次會議中,Peter將以農藥新劑型研發和工程化問題解決方案為題,從跨國公司的視角切入,以油懸浮劑為例,細分至制劑產品研發到市場推廣的每一個細節,分享他的寶貴經驗。來自安徽化工院的陳蔚林主任也帶來了農藥制劑配方研究及環保農藥劑型研發的經驗分享,從不同劑型的主要組分選擇和研究過程突出介紹環保劑型的研發經驗。
精益生產管理概念的引入--
農藥制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交叉污染是企業制劑生產中需要防范的重點。一個農藥制劑加工廠的總體布局如果在防范交叉污染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則投產后很難通過加強管理來彌補。本次會議中,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植物保護業務部質量張風林經理將結合巴斯夫的生產實踐經驗,圍繞全面質量管理結合風險評估因素、確定清潔限度、生產實踐、生產裝置的清洗和殘留雜質的檢測等交叉污染預防的5大要素與參會代表分享在生產現場實地操作的經驗。來自上海杜邦公司的陸東亮經理將與企業分享如何在生產過程中將5S 管理方法和LEAN(精益生產管理)方法運用于農藥制劑加工與包裝生產過程中工藝優化、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
打造制劑生產的堅實臂膀--
制劑生產設備是企業的左膀右臂,是生產的硬件支撐點,沈陽化工研究院的劉廣文高工以“農藥制劑加工設備發展情況與制劑工程”為題,詳解制劑生產中氣流粉碎系統、水分散粒劑生產系統和干懸浮劑生產系統等設備的控制和使用,提出了提高制劑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新方法。
制劑生產鏈條末端的保障--
制劑分裝相當于制劑生產鏈條的末端,走好這最后一公里,才能順利進入市場實現盈利。會議當中,來自蘇州佳輝化工有限公司的陳云經理將探討通過分裝環節提高產品質量的途徑,如何保障產品分裝質量。來自江蘇龍燈博士摩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殷湘經理以液體農藥包裝常見問題為題,將分享液體農藥包裝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提供可靠的包裝材料選擇方案。
細節決定成敗--
本次會議以技術分享為主,每位專家在報告中都將帶來豐富的經驗分享,從不同角度對制劑研發、生產、加工、推廣等環節進行細致的實例剖析。制劑強,農藥才真正強,只有從每個企業自身做起,搞好研發,致力推廣,提升自動化水平,才能從整體提高行業發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