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王燦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4-12-10
陶氏高層加盟燕化?此重磅消息一經發布便引得行業高度關注,12小時內點擊量即破3000,行業人士紛紛奔走相告,眾說紛紜的同時更多疑慮涌上心頭。面對如此大的反響,和如此多的求真同仁們,12月9日,小編馬不停蹄對事件的當事人--杜暉先生進行電話采訪,并第一時間將采訪信息公之于眾,廢話不多說,欲知詳情,且看正文分解:
好了,直入主題吧~~
作為全球農化行業六大跨國企業之一,陶氏益農始終保持了穩步的增長,全球銷售額超70億美金,排名第四位。尤其近年以來,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飛速發展,連續5年以上實現高于20%的年增長率,在中國的外企中躍居第二位,未來前景無限。作為陶氏益農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杜暉先生功不可沒,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都已用成績和突破來得以充分的展現。那么,為公司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并可能會取得更高職業生涯的杜暉先生,為何在這樣一個市場開拓的巔峰時期選擇離開呢?
對于這個問題,杜暉先生作了詳細的解答。
杜暉先生講到,其在陶氏的十幾年期間也是收獲頗豐,借助陶氏的平臺他發揮出了其個人能力并作出貢獻,未來也會有更好的成長,但選擇離開,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點因素:
首先,由于跨國公司決策機制的原因,全球戰略與本土戰略有時無法達到完全一致。作為全球布局中的一個支點,中國的戰略布局需要服從全局的考慮,勢必造成一些資源配置上的犧牲,而令中國市場錯失一些快速成長的機會。作為中國的地區負責人,參與全球戰略決策的機會相對還是有限,因此對于此種決策機制下可能錯失的一些機會會有些無能為力的遺憾。
同時,由跨國企業的規模及組織架構所決定,其風險控制的要求更高,因此往往流程復雜,這樣的做法是以效率為代價的。一些大型項目的啟動、執行所需的批復、檢討的周期冗長。
其次,中國文化情結。雖然陶氏總部也對杜暉先生拋出了更高職位的橄欖枝,但其有很強的中國文化情結,更愿意在中國繼續工作。但其認為,如長期擔任大中華區負責人會限制團隊其它成員的成長空間,所以必須做出改變。
最后,中國市場前景無限。作為全球第三大農業市場,未來5~10年,中國有機會超過美國和巴西,成為全球第一的農化市場。其中中國本土的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企將成三足鼎立之勢。
中國由于擁有龐大的人口和高速的城市化發展,對糧食需求多,但土地資源有限,未來的發展主要靠科技,所以農業科技是主要市場之一。杜暉先生表示,未來農業科技決定了中國人是否能夠像習大大說的那樣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這取決于科學、創新,也是主要貢獻之一。
國內農化行業企業眾多,不乏規模和實力并存的大型企業。但有志于為民營企業、民族工業做出更大貢獻的杜暉先生,在面臨眾多的國企、民企之時,為何選擇燕化永樂這一家相對較年輕的民營企業呢?
杜暉先生提到,其希望能夠為中國農業的發展、中國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做一份自己的貢獻,同時實現個人價值,這就包含有其自身的理想和愿景,所以平臺很重要。既能發揮個人能力,做出貢獻,又能對其所加入的企業提供更多的幫助,這是選擇的基本標準。燕化永樂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首先,優秀的創始人和團隊。燕化永樂的創始人蔣勤軍董事長,帶領公司從一無產品、二無生產、三無團隊的情況下從零到有、從小到大,做出了巨大貢獻。蔣董事長思想開放,包容性和學習精神極強,樂意接受新鮮事物,是其心目中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同時,燕化永樂與陶氏已有多年合作,該公司團隊十分優秀,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自主產品。燕化永樂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很多新產品,同時擁豐富的有與跨國公司合作經驗,具備了優秀的內部外部條件,是未來發展的基礎。
第三,知名品牌。近年燕化永樂發展迅速,勢頭良好,已建立了眾多知名品牌,如“掃飛”已成為六大水稻殺蟲劑明星產品之一,亦是唯一的國內企業產品。品牌的成功建設,使得公司在市場上擁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確立了自身市場地位,前景無限。
燕化永樂是農化行業的一匹黑馬。經過十幾年發展,銷售額已突破4.7億元,成功躋身中國農藥行業百強和制劑10強。雖然與外企和大型民營企業相比,在研發能力、國際管理經驗和能力、走入國際市場的通道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這正是杜暉先生想做并且需要做的事情。杜暉先生講到:“我們有信心,不僅因為中國是非常好的市場,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非常棒的團隊,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我們有能力對我們專注的農業事業、對我們自己端起的飯碗做貢獻,同時實現我們個人的理想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