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日期:2015-01-22
據專家分析預測,2015年小麥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4億畝次,其中蟲害發生面積5.1億畝次,病害發生面積4.3億畝次。蚜蟲重發區域廣,赤霉病流行風險高,紋枯病、白粉病、條銹病、吸漿蟲、麥蜘蛛在部分地區偏重發生。
小麥赤霉病流行風險高,中等及以上流行面積約8500萬畝,應預防面積超過1億畝;其中,湖北東部和江漢平原、安徽和江蘇的沿淮及其以南、浙江中北部、上海沿海麥區有偏重流行的威脅,長江流域的其他麥區、黃淮麥區、新疆伊犁河谷有中等流行的可能,華北南部麥區偏輕發生。
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2000萬畝;其中,四川西北部“三江一河”流域、甘肅隴南及隴中晚熟麥區、陜西南部沿江川道、湖北西北部呈偏重流行態勢,西南大部、甘肅大部、陜西關中、湖北江漢平原、河南南部、寧夏南部、青海東部、新疆北疆等地中度流行,河南北部、安徽沿淮及其南部、山西南部、山東西南部和膠東半島地區、河北南部麥區有偏輕發生可能。
小麥紋枯病發生面積1.4億畝;其中,湖北東部和江漢平原、安徽和江蘇的沿淮和淮北、山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高產麥區偏重發生,江淮、黃淮、華北的其他麥區中等發生,西南、西北麥區偏輕及以下程度發生。
小麥白粉病發生面積8500萬畝;其中,河南沿黃稻茬麥和中北部高產麥區、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南部、山西南部偏重發生,黃淮、華北的其他麥區,江淮、長江中下游、西南和新疆北疆麥區中等發生,西北麥區偏輕發生。
小麥葉銹病、根腐病在黃淮和華北南部麥區呈上升為害態勢,葉枯病、根腐病、孢囊線蟲病、全蝕病、黑穗病、病毒病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為害。
小麥蚜蟲發生面積2.4億畝次;其中,河北、山東大發生,華北和黃淮的其他麥區、江淮、長江中下游、四川、寧夏等麥區偏重發生,西南、西北的其他麥區中等發生。
小麥吸漿蟲發生面積3000萬畝;其中,河北平原麥區偏重發生,陜西關中中東部、河南北部、天津北部中等發生,華北、黃淮其他麥區偏輕發生,西北麥區輕發生。
麥蜘蛛發生面積1.0億畝;其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山東中南部、河北中南部的山地旱麥偏重發生,華北、黃淮、西北大部麥區中等發生,江淮、西南大部麥區偏輕至輕發生。
小麥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發生面積7000萬畝;其中河南、山西、天津、甘肅、寧夏中等發生,華北、黃淮、西北其他麥區偏輕發生。
一代粘蟲、灰飛虱、麥葉蜂、土蝗、麥莖蜂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為害;白眉野草螟、瓦矛夜蛾、蘋毛麗金龜等新發害蟲呈上升為害趨勢。
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和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預測,2015年1-2月,長江中下游和北方冬麥區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對病蟲害的越冬無明顯不利影響;西南冬麥區大部氣溫偏高、南部降水偏少,有利于蚜蟲等蟲害的冬季發生。2015年春季(3-5月份),全國大部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特別是河南北部、山東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等黃淮和華北主產麥區以及西南大部麥區氣溫顯著偏高,有利于蚜蟲、麥蜘蛛等蟲害的種群上升和發生為害;全國大部麥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特別是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麥區降水偏多1-2成,且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北部偏多2~5成,對赤霉病、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生發展十分有利,如小麥抽穗揚花期遇2天以上陰雨天氣,會造成赤霉病暴發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