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日期:2015-01-27
據專家分析預測,2015年全國玉米主要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預計發生面積12.0億畝次。其中,蟲害預計發生8.7億畝次,病害預計發生3.3億畝次。東北、華北地區以玉米螟、大斑病為害最重,黃淮海地區以二點委夜蛾、棉鈴蟲、褐斑病發生突出,蚜蟲、葉螨、小斑病在西北和西南等地發生普遍,不排除粘蟲在局部地區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的可能。
玉米螟發生面積為3.5億畝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東北北部偏重發生,東北其他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1.6億畝;二代玉米螟在新疆南部和伊犁河谷地區偏重發生,東北、華北、西南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1.2億畝;三代玉米螟在河南東部等地偏重發生,黃淮海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7000萬畝。
二、三代粘蟲在黃淮、華北和東北部分地區中等發生,西南和北方其他大部地區偏輕發生,但不排除在局部地方有高密度集中為害的可能,預計發生6000萬畝次。
棉鈴蟲在黃淮海地區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為7500萬畝。
二點委夜蛾在黃淮海大部地區中等發生,河北中南部、山東北部、山西南部等地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500萬畝。
蚜蟲在東北、華北、西北大部偏重發生,全國發生面積8500萬畝。
薊馬在黃淮海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4500萬畝。雙斑螢葉甲和葉螨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2500萬畝。
地下害蟲在東北大部、西北局部偏重發生,黃淮海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15億畝。土蝗、玉米耕葵粉蚧、草地螟、三點斑葉蟬等其他害蟲在部分地區可造成一定為害。
玉米大斑病在東北、華北偏重發生,部分感病品種地區大發生,西南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9000萬畝。小斑病在黃淮海和西南地區中等發生,發生面積4500萬畝。褐斑病在黃淮海、東北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000萬畝。彎孢葉斑病在黃淮海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600萬畝。瘤黑粉病、灰斑病、頂腐病、粗縮病和矮化病等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為害。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和預測,2014年前冬,北方大部氣溫偏高,東北北部、華北和黃淮大部降水偏少,對玉米螟和二點委夜蛾越冬有利。2015年春季,除東北東部氣溫偏低、降水明顯偏多,對一代玉米螟發生有不利影響外,東北、華北大部氣溫和降水正常,對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無不利影響;江淮和黃淮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對一代粘蟲和二點委夜蛾種群增長有利,放大了為害玉米的蟲源基數。2015年夏季,如遇降水偏多天氣,將有利于玉米螟、粘蟲和大斑病等喜濕性病蟲害的發生為害;如是偏旱年份,則對棉鈴蟲、雙斑螢葉甲、葉螨、蚜蟲等喜干性病蟲害的發生為害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