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劉剛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日期:2015-03-09
從農業部2月5日召開的全國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上傳來消息,今年15億小麥“一噴三防”補助資金已經提前下撥。
會議指出,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夏糧的主體是小麥,事關口糧絕對安全。夏糧豐收,意義重大。總的看,今年夏糧生產有一個好的基礎,面積穩中略增,苗情長勢較好。但奪取夏糧豐收還有四個月左右時間,還要經歷干旱、倒春寒、干熱風、病蟲害等多個關口,當前存在的困難也不少。
會議要求,各地要廣泛動員,科學研判,有效應對,加大力度,環環緊扣,狠抓落實,迅速掀起春季田管熱潮,贏得夏糧豐收的主動權。
一要切實加強分類指導。
當前,西南地區冬小麥處于拔節期,長江中下游、黃淮南部冬小麥陸續返青起身,正是構建合理群體的重要階段。從各地反映的情況看,今年的苗情比較復雜,抗旱防寒的任務比較重。要根據苗情長勢和氣候特點,加強分類指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重點抓好兩件事:做到促控并重。“促”,就是對南方稻茬麥和部分旱地麥的弱苗,抓住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搞好肥水調控和清溝理墑,促早發快生,促弱轉壯,增加春季分蘗,構建合理群體。“控”,就是對黃淮北部部分長勢偏旺、群體偏大的麥田,采取鎮壓、化控等措施,抑上促下(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根系發育),還可適當晚澆返青水、蹲苗促壯,防止后期倒伏。做到旱寒雙防。因地防旱。當前,黃淮北部等地氣象干旱明顯,春旱露頭,又值小麥起身拔節需水量增大。各地要把抗旱保苗、促生長發育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及早做好各項準備。有水源條件的地方,要因墑因時因苗澆水,增墑保苗。適時鎮壓劃鋤,彌封土壤裂縫,減少水分蒸發,保墑保苗。因時防寒。春季是氣溫變幅較大的時期,同時暖冬年份出現“倒春寒”的幾率較大。各地要及早做好防低溫凍害的各項準備。
二要切實加強病蟲防控。
當前,小麥病蟲尚未進入發生危害的高峰期。實踐表明,后期病蟲重發多是前期基數高造成的,需要關口前移、壓前控后。重點是抓好條銹病、赤霉病、蚜蟲“兩病一蟲”的早防早控、適時防控。要提前做好防控的各項準備。要大力推進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對重發區域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堅決遏制暴發流行,實現蟲口奪糧。
三要切實抓好指導服務。
這幾年,夏糧連年豐收,科技的貢獻非常突出。今年,夏糧能否再獲豐收,技術指導至關重要。技術方案要到位。針對當前苗情和春季氣候特點,農業部已制定了小麥油菜春季田管技術意見,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好具體的實施方案。要密切關注重大天氣變化,及早制定應對的技術方案。指導服務要到位。今年春節較晚,農民耍正月、鬧二月,正是早春田管的重要時期。各地要組織機關干部和農技人員,深入春管一線,充分利用農民返鄉過年勞動力充裕的時機,動員和指導農民適時開展澆水、施肥等農事活動。對一些春旱較重的地區,要采取蹲點包片的形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關鍵技術要到位。指導農民把促弱轉壯、控旺防倒、抗旱保墑、防寒保苗等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各地要及早招標采購“一噴三防”藥劑、確定作業主體,適時開展噴防作業,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使用效應。
四要切實抓好示范帶動。
要在繼續抓好高產創建的同時,重點抓好綠色增產模式攻關。以轉變方式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強化增產、效益、綠色“三個理念”,突出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安全投入品、物理技術、信息技術“五個優先”,集中力量攻克影響單產提高、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環境改善等技術瓶頸,著力集成一套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復制的技術模式,打造一批增產增效并進、生產生態協調可持續的示范區,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糧食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農業部已經下發了《關于深入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的意見》,各地各單位要認真學習、理解、貫徹。要按照農業部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加強協調配合,落實工作責任,搞好指導服務,力爭今年在新的平臺上再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