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5-09-23
當前,華南和江南雙季晚稻處于孕穗至抽穗期,長江中下游單季晚稻大部處于抽穗至灌漿期乳熟期,遷飛性害蟲和流行性病害對后期產量形成仍存在較大威脅。其中,稻飛虱在華南和江南稻區監測到回遷峰,回遷范圍廣、蟲量大;稻瘟病在華南、江西西部病葉率明顯高于上年同期,田間菌源充足,穗頸瘟重發風險高。
一、遷飛性害蟲
稻飛虱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當前發生面積1.02億畝次,同比增加4%。8月下旬至9月上旬,江南和華南晚稻區監測到大范圍、高蟲量的稻飛虱回遷峰,遷入蟲量同比偏高,其中福建中部,廣西中東部,海南東部等地單燈單日遷入蟲量超萬頭,福建古田最高達12.5萬頭。田間蟲量經防控得到有效控制,華南、江南雙季晚稻區百叢蟲量一般200-800頭,同比減少10%-20%,高的1000-2000頭,海南東部,浙江中部及西南部局部防效差的田塊已“冒穿”;長江中下游單季晚稻區百叢蟲量一般低于200頭,江蘇南部和沿江局部高的200-750頭,蟲量總體低于上年同期。
稻縱卷葉螟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當前發生面積7125萬畝次,同比減少3.5%。8月下旬至9月上旬,長江中下游、江南、華南晚稻區陸續監測到稻縱卷葉螟回遷峰,遷入蟲量同比偏少。華南、江南雙季晚稻區田間畝蛾量一般100-700頭,同比減少20%-30%,高的1000-3000頭;畝幼蟲量一般500-2000頭,高的4000-7000頭,蟲量低于去年同期;造成卷葉危害一般0.5%-4%,明顯輕于去年同期。長江中下游單季晚稻區畝蛾量一般50-200頭,沿江、沿淮局部高的2000-7500頭;畝幼蟲量一般450-1600頭,高的4000-10000頭,蛾量和幼蟲量均高于上年同期;經有效防控,卷葉為害一般控制在1.5%以內,局部未防田塊為害較重,如江蘇沿太湖地區觀測圃卷葉率為6%-10%,高淳觀測圃卷葉率高達32%,重于上年同期。
二、流行性病害
稻瘟病在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和東北稻區當前發生面積近1030萬畝次,其中稻葉瘟發生面積544萬畝,同比減少21.7%,穗頸瘟發生面積486萬畝,同比減少33.9%。當前,華南和江南西部雙季晚稻區稻葉瘟發病較突出,發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病葉率一般1%-8%,高的10%-30%,廣西、湖南局部感病品種超80%,穗頸瘟在早插晚稻上陸續顯癥。江南東部雙季晚稻和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發生程度輕于上年同期,病葉率一般1%-4%,高的5%-10%;病穗率一般低于2%,局部感病品種發病較重,如江蘇泗陽Ⅱ優0293、徽Ⅱ優996感病品種局部田塊高達75%。
三、常發性病蟲
二化螟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當前發生面積3129萬畝次,同比減少20.3%。當前,二化螟在江南南部稻區陸續進入四代幼蟲卵孵盛期,江南北部處于三代成蟲羽化盛期,平均畝幼蟲量500-1500頭,同比偏高15%,湖南衡陽、衡山、雙峰局部田塊達6000頭。二化螟造成的枯心率一般0.1%-2.5%,高的3%-4%,江西北部局部未防田塊枯心率高達60%以上,明顯重于上年同期。
紋枯病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當前發生面積1.05億畝次,同比增加26.4%。當前,紋枯病在華南和江南雙季晚稻上處于垂直擴展期,其中華南稻區病叢率一般10%-20%,高的30%-60%,江南稻區發生略重,平均病叢率30%-45%。長江中下游晚稻區病叢率一般6%-20%,輕于上年同期。
四、未來發生趨勢分析
據中國氣象臺預報,未來十天,華南、江南北部、江漢及江淮等地降雨偏多3-6成,這種天氣有利于華南、江南雙季晚稻和長江中下游遲熟單季晚稻“兩遷”害蟲的發生繁殖和穗頸瘟的擴展蔓延。各地需密切關注病蟲發生動態,及時發布病蟲情報,因地制宜指導防控工作。
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