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5-09-24
7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網址公開信息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宣稱草甘膦為可能致癌物一事進行了解讀,稱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作法僅僅是對草甘膦的危害鑒定,是風險評估的第一步,而具體環境下的危害則需要FAO/WHO農藥殘留聯席會議組(JMPR)進行風險評估,以對草甘膦建立一個安全的接觸水平。以下為WHO全文:
食物中農藥殘留對健康有何危害?
物質傷害而使用的一類化學制品。除了在農業中使用之外,農藥也用于保護大眾健康,控制熱帶疾病的攜帶和傳播載體,如蚊子。
不過對人類來說,農藥通常是有毒的。它們可能會引起不良的健康反應,包括癌癥,或是對生殖系統、免疫系統或神經系統的影響等。在農藥獲準商業化使用之前,必須要進行全面的測試,以確定其對人類和動物健康所有可能的不利影響,然后由專家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并評估其對人類的可能風險。
“危害”和“風險”:有何區別?
依據有害化學品(如農藥)對健康影響的科學研究結果,可將化學品分為幾大類,比如具有致癌性(可導致罹患癌癥)、神經毒性(可導致腦損傷)、致畸性(可導致胎兒畸變)。化學品被分類的過程稱為“危害鑒定”,是“風險評估”的第一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專業癌癥研究機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根據對人類致癌性進行的物質分類就是屬于危害鑒定的范疇。
同一種化學物質在不同劑量下具有不同的效應,取決于人類與該化學物質接觸量的大小,也取決于接觸的途徑,比如攝食、吸入或者注射。
為什么WHO對“危害鑒定”和“風險評估”采取兩種不同的評價程序?
“危害鑒定”--尤其是IARC以致癌性進行的分類--是“風險評估”程序的第一步。某種物質被分類為有致癌危害意味著在特定接觸情形下,比如職業、環境、食物等,可能導致接觸主體罹患癌癥的風險增高。
食物中農藥殘留的風險評估是由FAO/WHO農藥殘留聯席會議組(JMPR)進行的,旨在為某種特定化學品建立一個安全的接觸水平。每日允許攝入量(ADI)是各國政府和國際風險管理機構(如Codex食品法典委員會)用來建立食物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MRL)值時最常用的概念。MRL值是由國家監管機構強制執行的,為確保消費者在一生中通過消費食物而接觸到的農藥量不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IARC的危害鑒定和JMPR的風險評估是互為補充的。比如,IARC可能會從科學研究中總結出新的證據,認為某一化學物質具有致癌性,如有必要,JMPR會對該化學物質在食物中的使用進行安全性評估或再評估。
本文油基因農業網(Panda)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