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6-03-09
農藥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出發點,本身包含四個重點:第一是使用過程中對環境安全;第二是對作物要安全;三是對花鳥魚蟲等生態要安全;第四是對生產的人、使用的人要安全。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便開始了環境友好型制劑的開發工作。比如水劑、水分散粒劑等水基化劑型的開發,截止目前,水基化劑型已經占到國內農藥品種的20%~30%。雖然取得很大成就,但與國際農藥產品的安全性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小編就農藥產品安全訪問了上海市農藥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冷陽教授,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冷陽老師,近幾年國家針對農藥產品發布一些新規定,比如農業部藥檢所《農藥助劑禁限用名單》和工信部《農藥乳油中有害溶劑的限量標準》,您是怎么理解和看待這些新規定的?
答:農藥制劑除包含農藥活性成分,還有一些助劑等惰性物質,而這些惰性物質在中國一直沒有管理,隨意性很大,是一個很大的安全漏洞。國際上對于助劑的管理,普遍采用“禁、限”用的措施,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擁有很多成功的經驗。農業部藥檢所公布的《農藥助劑禁限用名單》,共涉及助劑品種84個,其中9個禁止,75個限用,這僅僅是中國助劑管理的一個開始。對于農藥企業來說,需要認清84種助劑的用途,從長遠的觀點和發展觀點來選擇合適的頂替助劑,以便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清單內容進行規避。
現有的助劑品種改變后,如何通過制劑加工技術,把農藥制劑做的更好、更安全,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制劑創新的問題。希望您能參與4月21-22日在無錫舉辦的第五屆環境友好型農藥制劑加工技術及生產設備研討會,屆時能給做個詳細的介紹。
中國的農藥生產每年要使用35萬噸左右的有機溶劑做原料,這些溶劑過去是以二甲苯為主,工信部《農藥乳油中有害溶劑的限量標準》出臺后,開始采用重環烴等溶劑進行過渡,從長遠來講也不安全。過去我們更關注有機溶劑本身的毒性,現在國際上關注的是對大氣的污染,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有機溶劑在空氣中的揮發性,所以未來對農藥的監管肯定也是重點,對揮發性有機溶劑的管理肯定要列入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中。那么,如何改造現有的農藥乳油,讓它變得更安全呢?
首先是要將含有揮發性溶劑的乳油改造成低揮發性、低氣味、低毒的乳油。中國現有乳油農藥1萬多種,改造起來需要大量工作。現在的乳油僅僅是按照工信部出臺的《農藥乳油中有害溶劑的限量標準》,用新的溶劑進行替換,是否符合發展要求有待商榷,所以下一步的監管還很艱巨。所以,農藥行業要看到國家對環境安全、對農藥安全監管的方向,從更高的角度來考慮中國農藥產品安全性的提高,選出最安全的東西來代替,不能過一段時間又面臨淘汰。
問:很榮幸能參與到四月份無錫的第五屆制劑會。同時,國內企業農藥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種單一,近年來出口數量激增,對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答:中國的農藥產能嚴重過剩,需要出口到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對農藥產品安全的要求已經超過了中國農藥產品本身的安全性,中國農藥要走出去,必須要在安全性上與國際接軌,既滿足國內對環境、食品安全的要求,又解決從生產走向國際的問題。
非常感謝冷陽老師精彩、細致的解答,小編已經按耐不住等著參與4月21-22在無錫舉辦的第五屆制劑會,據說4月10日前報名有優惠,趕緊聯系010-84885106李慧,郵箱ccpia_zjh@126.com,報名參會吧!
附注:第五屆制劑會的會議內容 (一)行業政策解讀及應對策略專題 (二)國外研究動態和研究特點專題 (三)制劑精細化生產專題 (四) 省工高效與農藥減量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