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呂聰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6-04-15
2016年4月14日,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主辦,上海眾農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南京太化、江蘇湯姆協辦的農藥行業首場供應鏈和采購管理研討會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浙江杭州舉行。
以引入國際先進的供應鏈和采購管理理念、推動我國農藥企業管理創新和搭建農藥行業供銷交流平臺為目的,會議首次舉辦,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二百余位企業代表。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夏烽副秘書長
一直以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都在為推動行業和企業的提升和進步而不懈努力,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夏烽副秘書長指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的放緩,農藥行業的改革走向縱深,競爭壓力日益加劇,行業正處在一個充滿挑戰但機遇重重的時代。供應鏈風險、原材料資源的缺乏、策略采購到戰略采購的轉型、節等環保等問題都把采購和供應鏈推到了商業活動的前沿。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關于供應鏈和采購管理的交流會應運而生。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上海辦事處徐向明總工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上海辦事處總工徐向明先生執掌了首日會議的主持話筒,并為參會代表全面介紹了供應鏈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概念及其在農藥企業中的應用。
供應鏈是連續的,每一供應環節都與上下游密切相關。為了維持一條供應鏈的正常運轉,要保證每一環節中的企業單元都獲得收益,也即供應鏈的本質--增值鏈。而從宏觀上講,為了實現從前到后的持續增值,整個鏈條應當建立起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從單個企業角度來說,與上下游建立起伙伴關系,也將對降低公司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提高生產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應了一句話:以和諧求發展。和諧共贏下的發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石化聯合會供應商委員會李鐵秘書長
然而在和諧發展的美好愿景下,我國目前石化行業的供應鏈產業中卻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供應商尋源難和管理難、產品庫存積壓、物流配送效率低、對國際化標準認識不清晰,“走出去”的準備工作尚待完善等等。困難即是機遇,中國石化聯合會供應商委員會秘書長李鐵表示,一邊通過自身的探索,一邊向跨國化工巨頭學習供應鏈管理,并應用到實際運營中來,解決困難,才能夠實現行業和企業的“由大變強”,才能夠實現“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目標。
杜邦植物保護部大中華區供應鏈經理王暉
跨國公司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已經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杜邦植物保護部大中華區供應鏈經理王暉就企業關心的如何降低庫存問題給出了“杜邦式”的答案--進行市場預測,并科學制定供應計劃。在全球區域內,充分利用物流系統,讓供應與需求同步,以動態的靈活調整來代替一味堆積庫存的老辦法,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庫存管理概念。
效軒品牌咨詢和云單頁創始人陳志明先生
如前文所述,供應鏈的本質是增值鏈,創造品牌差異化,實現持續增值,并通過供應鏈傳遞品牌價值是企業發展的優選。效軒品牌咨詢和云單頁創始人陳志明先生以杜邦的康寬瓶飛為例,介紹了供應差異化為企業帶來的巨大回報。
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亞太區項目經理卜慶陽先生
陶氏化學電子材料部質量經理陳永健先生
拜耳作物科學中國區采購總監李斌博士
采購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密切相關,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亞太區項目經理卜慶陽先生、陶氏化學電子材料部質量經理陳永健先生和拜耳作物科學中國區采購總監李斌博士分別從采購績效管理、戰略采購、供應商選擇、采購成本控制和采購談判技巧等方面逐一論述了企業在采購管理和實際采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分享了諸多生動的事實案例,引發了參會代表們積極的討論和參與熱情。
從下圖可以看出,客戶投訴是企業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
上海杜邦農化外包生產負責人陸東亮經理
上海杜邦農化外包生產負責人陸東亮經理為參會代表分享了如何應對客戶投訴,并利用客戶投訴為企業帶來更多效益的經驗。單單就事論事將投訴問題解決遠遠不夠,采用預防性、鼓勵性、透明性和便利性原則,讓投訴的問題足夠多的暴露出來,從而針對性的分析并對根本性的質量問題給出改善方案,這樣一來,一個良性的增值循環就形成了。
江蘇常隆化工總經理龍孝軍先生
諾普信公司一向在業界中以完善的渠道戰略體系聞名,多年來,在供應鏈體系的逐漸建設、完善下,諾普信形成了自身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運營管理策略,其中不僅包含了采購管理,還將精益生產囊括進來,同時利用自身強大的物流網絡,在兼顧成本的同時實現了對到貨速度的保障。原諾普信供應鏈管理負責人,現任江蘇常隆化工總經理龍孝軍先生帶來了諾普信的供應鏈運營務實戰略經驗分享。
近幾年,二維碼的應用漸趨廣泛,在現今智能化、互聯網+ 的時代,作為信息傳播的一個介質,無處不在。結合良好的商業模式,成為了橋接現實與虛擬最得力的工具之一。勵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陳龍先生介紹了二維碼目前在供應鏈中的應用情況。
為期一天半的會議很快結束了,但關于農藥企業的供應鏈和采購管理的話題尚未停息,首場供應鏈和采購主題會議為眾多國內企業帶來了關于管理模式的新思考。供應鏈和采購關系到從原材料供應到生產,再到銷售的諸多環節,在內部和外部的管理壓力推動下,企業可以從本次會議中汲取到許多寶貴經驗,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全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