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8-03-22
為積極配合新農藥條例及配套規章制度的發布實施,加強農藥行業對我國農藥登記環境風險評估新要求新技術的學習和了解,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植保(中國)協會于3月21日舉辦了“農藥登記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培訓”。
培訓伊始,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李鐘華秘書長做了一個簡單的開場白,她形容本次培訓的特點是“低調并奢華”,低調是培訓只針對農藥登記環境試驗單位、具有研發能力的國內外企業,定向發出的培訓通知,奢華是農藥檢定所對此給與了高度的重視,由單煒力副所長帶隊,姜輝副總農藝師親自參與,環境評審處王壽山處長以及處室的袁善奎博士、周艷明、瞿唯鋼、陳朗和周欣欣等全部出動,可以說培訓陣營和培訓師的隊伍相當豪華。
秘書長介紹完之后直接進入培訓環節,袁善奎博士的“農藥登記環境資料新要求”,分別從環境資料要求法律背景、新環境資料要求主要變化、農藥登記環境資料具體要求以及環境資料減免情況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周艷明解讀了“農藥登記環境資料評審要點”,他介紹評審主要分為形式審查和技術審查,其中形式審查又分為完整性審查和有效性審查,技術審查主要是試驗報告審查和環境風險評估,通過了環境技術審查的會給出標簽注意事項建議,未通過環境技術審查的,會在結論中給出具體原因;
陳朗闡述了“農藥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模板要求”,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導企業科學開展農藥風險評估,并在登記申請時提供完善的風險評估報告。具體要求分別為一般要求和方法要求,環境風險評估一般采用分級評估的方法,初級風險評估建立在保守假設、簡單暴露模型工具以及基本的生態毒性效應數據的基礎上,高級風險評估則需要更多數據和/或更復雜的模型,了解清楚一般要求和方法要求之后,就可以根據評估模板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的撰寫;
周欣欣介紹了“農藥對環境影響的試驗方法標準化發展現狀”,近十年以來,在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國際合作項目的支持下,農藥環境試驗方法及環境風險評估技術體系已初具規模,技術方法基本涵蓋了主要保護目標,其中,建立試驗方法標準47個(21項國標+26項航標),環境風險評估指南8個,環境暴露預測模型3個。環境試驗方法標準按適用對象分為化學農藥環境歸趨試驗方法、化學農藥生態毒理試驗方法、微生物農藥環境風險評價試驗準則、微生物農藥環境增殖試驗準則以及農藥登記環境風險評估指南等。
本次培訓形式簡單,內容豐富,會場氣氛熱烈,專家報告結束后參會代表踴躍提問,姜輝副總農藝師和單煒力副所也親自上陣為企業答疑解惑。
本次會議感謝植保中國協會劉亞萍女士,在會前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工作,下午會議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范東升副秘書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