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1-06-16
原油對于化工生產而言是最基本的原材料,原油價格決定了化工產品的基礎成本。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強勢上漲,美國輕質原油與布倫特原油價格漲幅均超過40%,帶動化工產品市場全面上揚,各細分行業幾近全面開花。
油價上升令油服板塊受益頗多。個股中,洲際油氣、博邁科等預計上半年業績將持續盈利,同比有較大幅度提升。
去年,全球大肆印錢帶來的通脹后果今年逐漸顯現,加之全球疫苗推進和拜登1.9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政策,帶動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行。除石油外,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價格也漲幅較大,帶動PPI同比漲幅擴大。受此影響、魯北化工、山西焦化、中泰化學、天原集團、中欣氟材、金浦鈦業等公司紛紛預增乃至扭虧。其中,中泰化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31.69%~729.55%;金浦鈦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105%~1155%,實現扭虧為盈。
從已經披露的情況看,鋰電池板塊個股預增最為集中。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恢復超預期,帶動電解液產業鏈產品需求增加、價格提升。六氟磷酸鋰是鋰電池電解液的核心原料,今年以來,國產六氟磷酸鋰報價從11萬元/噸上漲到目前的26.5萬元/噸,創4年來新高。短短5個多月時間,價格漲幅高達141%。
與鋰電池產業鏈相關的個股贛鋒鋰業、格林美、多氟多,中報預告凈利潤上限分別為12億元、5.78億元、3.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666.85%、170%、1936.79%。贛鋒鋰業表示,公司鋰鹽產品銷售量價齊升與鋰電池產品逐步放量是預增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點建倉股中,杠桿資金將主要目標鎖定在了鋰電池領域。比如贛鋒鋰業,二季度以來杠桿資金凈買入金額最高14億元,格林美、天賜材料等中等市值公司買入金額同樣較高,均超過4億元。
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化工個股也是預增集中地。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市場對一次性醫用防護手套需求增加,也帶動了相關材料企業業績向好。比如沈陽化工主導產品聚氯乙烯糊樹脂是一次性醫用防護手套的重要原料之一,該公司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億~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隨著市場逐步進入中報業績窗口,新的投資主線、方向也在進一步形成。截至6月10日,滬深兩市超過13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調研報告,化工行業是機構重點關注的行業,疫情防控帶來的影響也成為機構調研的重點。個股方面,華峰測控上周累計接待機構達210家,位居首位;阿拉丁接待162家調研機構,排名第二;國際醫學接待136家機構,排名第三位。
部分中報預喜公司還獲得券商密集推薦。據不完全梳理,5月以來,包括云圖控股、萬盛股份、盛新鋰能、山東赫達、美吉姆、利爾化學、華宏科技、格林美等中報預喜公司均獲得券商調高全年業績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