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農藥科學與管理》2021年第5期 日期:2021-07-01
農藥是重要的生產資料,農業的綠色發展離不開農藥的綠色發展。隨著新修訂《農藥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貫徹實施,江蘇省農藥登記秉承服務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農藥登記監管服務能力和水平,低風險農藥及生物源農藥產品數量和比例穩步上升,綠色發展勢頭強勁。本文總結和分析了2020年度及近五年江蘇省農藥登記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并展望“十四.五”期間江蘇省農藥登記及產業發展趨勢。
江蘇省農藥登記總體情況
截至2020年底,江蘇省在有效登記狀態的農藥有效成分達到439個,登記產品6,484個,其中大田用農藥6,082個,衛生用農藥402個,生產企業217家。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有172家企業取得農藥登記證共1,647張。其中,取得登記證最多的企業,登記證數量達到77張,有27家企業僅取得1張;登記產品中原藥373個,母藥13個,制劑1,261個。
“十三.五”期間,農藥登記數量年均增長4.80%。其中,2018年增長最快,增長11.40%,2019年增長最慢,僅有0.89%。
2019年是近年取得農藥登記數量最少的一年,只登記了56個產品,其中大田用農藥39個、衛生用農藥17個。2019年度新登記農藥數量同比減少了91.33%,2020年度新登記農藥數量同比增加了105.36% 。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農藥登記特點分析
2.1 微毒/低毒農藥登記數量持續增加
從農藥毒性級別看,“十三.五”期間在江蘇省登記的農藥產品結構在悄然發生改變,每年微毒/低毒農藥登記數量與當年農藥登記總量的比值在穩步上升,從2016年的86.73%上升到2020年的88.62%,年均增長率為0.43%,相應每年的中等毒、高毒和劇毒農藥登記數量與當年農藥登記總量的比值在逐漸下降。
近五年,每年微毒/低毒農藥新增登記數量與本年度新增登記數量的比值持續五年均保持在91%以上。每年新增農藥登記中,微毒/低毒農藥數量與本年度新增農藥登記數量比值的年均值為94.20%;其中,2019年最高超過了96%。
以上體現了我省登記的高毒農藥數量在快速遞減,低毒農藥在顯著增加。近五年,微毒/低毒農藥新增登記數量分別為275、496、607、54和108個。隨著《條例》和配套規章的實施,將會加快對高毒、高風險農藥的替代和管理,確保農藥產品的安全性,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2.2 劑型優化趨勢明顯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登記農藥環保型劑型產品的數量在快速上升,劑型優化趨勢明顯,降低了對人畜和環境的影響。從登記各主要劑型產品數量看,乳油登記數量與當年產品登記總量的比值卻一直呈下降趨勢,年均下降率為2.61%;可濕性粉劑比值的年均下降率為1.36%;而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和可分散油懸浮劑的比值在持續上升,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42%、7.34%和31.79%。
需要關注的是,每年各主要劑型登記數量與本年度新增產品登記數量的比值變化差異較大,其中可分散油懸浮劑的比值上升最快,年均增長率為38.37%,而其2016年的占比僅為1.38%;乳油的比值增長顯著,年均增長率為28.20%;懸浮劑的比值增長平緩,年均增長率為5.83%;水分散粒劑的比值下降平緩,年均下降率分別為3.08%;可濕性粉劑的比值銳減,其年均下降率為34.30%。
每年新增登記農藥中環境友好劑型的種類在增多,近五年,懸浮劑登記數量分別為63、169、237、19和48個,水分散粒劑登記數量分別為26、48、56、5和12個,可分散油懸浮劑登記數量分別為4、26、46、5和8個,以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可分散油懸浮劑等大宗劑型為主。
2.3 三大類農藥動態平衡,除草劑異軍突起
從農藥的用途類別看,殺蟲劑登記數量多年占據第一位置(僅2018年略低于除草劑),但它與當年農藥登記總量的比值在緩慢持續下降(年均下降率0.45%),而除草劑和殺菌劑的比值在緩慢上升(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8%和0.66%。
2016年起,除草劑的比值穩居第一(五年的年均增長率為0.45%),其余二者緊跟其后。殺蟲劑(包括衛生用農藥)登記數量與本年度新增農藥登記數量的比值逐年升高,到2019年達到最高的33.92%,隨后降低;而殺菌劑經歷先逐年降低,在2019年觸底反彈的趨勢。
當前,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三大類農藥登記數量與本年度新增農藥登記數量的比值趨向于波動狀態,但除草劑增速最高,反映出我國正在朝著多種類農藥方向發展。
2.4 生物源農藥增長顯著
江蘇省生物源農藥登記數量在穩步增加,生物源農藥正在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近五年,每年新增生物源農藥(此統計數據包括農用抗生素)與本年度新增農藥登記品種數量的比值趨于起伏上升態勢,新條例出臺前年均增長率為20.12%。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登記初審產品數量呈波動上升態勢,新條例出臺前增長率為67.52%,2018-2020年增長率為196.25%,前兩年保存增長態勢,受新政影響后,再度大幅增長。
另外,從2020年登記初審情況來看,經過2~3年的過渡期,農藥登記初審產品數量已經開始復蘇 ;受產品質量過渡期政策影響,在2020年12月底迎來一輪小高峰,當月登記數量約200份,是新條例出臺前同期產品初審數量的數倍。我省新增登記農藥產品中,生物源新農藥占比有顯著增加,其中,微生物源新農藥數量最多;原藥/母藥與制劑同時登記的情形逐漸增多;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農業農村部第269號公告于2020年6月8日公布,僅限出口農藥登記迎來政策重大利好,對于出口型農藥生產企業來說是一次政策松綁,截止2020年底,我省已登記初審僅限出口農藥登記資料32份。
2.5 特色小宗作物用農藥登記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共取得特色小宗作物登記證245張,解決了55種特色小宗作物上的83種病蟲害用藥難題。江蘇省特色小宗作物品種繁多,涉及特色蔬菜、瓜果、中草藥材、食用菌等作物,常見病蟲害超過80種。匯總已登記作物如下:蔬菜有蕹菜、洋蔥、蔥、韭菜、花椰菜、葉用萵苣、菠菜、小白菜、青菜、芹菜、苦瓜、西葫蘆、絲瓜、冬瓜、菜瓜、豇豆、菜豆、豌豆、蘆筍、姜、蘿卜、百合、山藥、芋頭、蓮藕等;水果有枇杷、櫻桃、桃、杏、獼猴桃、楊梅、香蕉、木瓜、菠蘿、火龍果、甜瓜、香甜瓜、香瓜等;飲料有菊花等;食用菌有平菇、蘑菇等;藥用植物有白芨、忍冬(金銀花)等;花卉有玫瑰、觀賞玫瑰、觀賞牡丹、觀賞菊花、月季、觀賞月季等。
“十四.五”江蘇省農藥登記展望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農藥登記產品結構得到優化,農藥行業綠色發展勢頭良好。但目前還面臨諸多問題,比如老舊產品多、產品同質化多等共性問題雖有改善但仍然存在,傳統產品升級優化有待進一步加強,優質、環保、高效、安全的農藥比重還不高,隨著江蘇省農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力度加大,“十四.五” 期間江蘇省農藥登記將呈現以下特點。
3.1 自主研發產品比重將會增加
“十四.五”期間,在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的大背景下,企業停產、整改、搬遷、兼并重組等相關工作的深入推進,江蘇省農藥企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優勢企業將不斷做大做強。企業將更加注重產品規劃和自主創新,加速從仿制國外專利到期產品向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登記產品過渡的進程,同質化水平逐步降低,產品自主研發能力將得到提升,特別是微生物農藥和植物源農藥的研發,從而推進農藥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3.2 產品將更適應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專業化防治大面積應用,農藥在現代農業的地位更加突出。高效、安全和自動化的用藥方式將逐步替代傳統方式,飛防施藥技術、專用藥劑助劑和行業標準等領域快速發展,無人機飛防等專業化防治技術大面積應用推廣將是大勢所趨。飛防用制劑、水田飄浮粒劑、芽期封閉除草劑、新型種子處理劑、低VOCs的各種液體制劑、控制釋放制劑等產品將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相應產品的登記數量“十四.五”期間會顯著增加。
3.3 高毒農藥替代產品將會增多
根據《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全省化工行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6〕128號)要求,“對生產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企業一律不再辦理資質延期、產品換證”。“十三.五”期間我省高毒農藥已全部停止生產,少數企業的高毒農藥產品登記證仍在有效狀態,但已均無生產資質(生物源農藥除外)。高毒農藥生產的全部退出,同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將促使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替代產品在“十四.五”期間的登記數量逐漸增加。
3.4 “綠色通道”引導產業發展步伐
生物農藥登記流程加快,試驗周期縮短,生物農藥、低毒低風險農藥的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部農藥管理司發布《關于推進實施農藥登記審批綠色通道管理措施的通知》(農農(農藥)〔2020〕78號),為生物源農藥、替代高毒農藥的新農藥、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聯合試驗產品等創造良好政策環境,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登記聯合試驗、群組化登記步伐加快。“十四.五”期間,江蘇省上述綠色農藥產品的登記數量將持續快速增長。
3.5 “僅限出口”登記產品顯著增長
隨著第269號公告發布和實施,極大降低國內企業登記成本,農藥出口重大政策利好會在“十四.五” 期間顯現。特別是一些國外剛過專利保護期的有效成分,其僅限出口登記數量將大幅增長。目前持有登記證較多的企業,在申請僅限出口登記方面相對更有優勢。“十四.五”期間,僅限出口登記數量會大幅增加,未來企業也會針對國外農業概況、管理政策和登記使用情況更加理性的來登記產品,更多思考如何有效開拓國際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從而推動構建農藥行業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來源:《農藥科學與管理》2021年第5期
作者:陳安娜 錢忠海 盛桂林 鄧建平(江蘇省農藥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