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 日期:2021-08-18
時隔多年證監會再“開閘”,設立新的期貨公司,這一舉動被業界專家看做是我國期貨行業從注重品種發展向服務產業方向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加速。在此進程中,化工企業將享受怎樣的紅利,涉足期貨市場對化企具有哪些重要意義?金融投資專家又會給化企提出怎樣的建議?
國內上一次設立期貨公司,還要追溯到2008年中銀國際期貨設立。近十幾年來,除少量期貨公司因股權變更等事項變更公司名稱外,未核準新設立一家期貨公司。而現存的149家期貨公司中,僅20家設立于2000年1月以后,其余絕大部分期貨公司均成立于上世紀。而且國內期貨公司數量自2007年以來持續減少,于2016年減至149家后持續至今。因此,港信期貨設立后,將成為現存的第150家期貨公司。
對于證監會時隔12年首次“開閘”的意義,中國投資協會的專家認為,這是證監會針對期貨公司經營結構板結化注入的一劑催化劑。
中國投資協會大中型企業投資專業委員會研究咨詢部張濤向記者表示,證監會批準設立港信期貨,是期貨行業經營方向分化加速的開始或者是促動分化的一劑催化劑。同時也符合交易所從注重品種發展向服務產業方向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加速。
“從港信期貨的股東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可以看到其與大多數期貨公司的股東和近期實體經濟企業入主期貨公司有一些值得玩味的不同意義。”張濤談到,港信期貨的股東具有大宗商品行業的接卸貨的船運、倉儲能力,與恒力集團入主大連良運期貨、紫金礦業意矚天風期貨都不太一樣。港信期貨雖然初期審批僅有經紀業務,但獲批原因肯定不是因為其在期貨公司原有經紀業務賽道賽場上增加一名參賽選手,也不是期貨行業經紀業務“開閘”的加速。而是監管機構在期貨服務企業方向上的一次嘗試,是開辟了倉單、交割方向上服務企業的另一個賽場。所以,港信期貨開業是期貨行業經營分化的催化劑。
“結合證監會準備批準期貨經紀居間業務公司的傳聞,和個別頭部期貨公司已經主動放棄經紀業務的現實情況,我傾向認為‘開閘’屬于特殊的個別審批。是證監會有意在向板結的期貨行業經營結構中‘扔砂子’。用‘砂子’作為結構的催化劑,催化并觸動板結的行業經營結構加速分化。以新的行業經營結構適應期貨市場的總體發展方向。”張濤表示。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上市93個期貨、期權產品,產品體系涵蓋農產品、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業界認為,中國期貨市場經過30年的探索發展,已經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價格發現功能充分,具備了在價格使用的更高層次上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中國期貨市場以價格發現為基礎的資產配置能力也在持續提升。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數據,今年我國期貨市場客戶權益穩步增長,今年1~6月客戶權益達1.09萬億元,與去年相比翻了一番,也是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過去一年來,期貨市場客戶權益暴增近4000億元。
對于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英大期貨研究所副所長粟坤全表示,客戶權益達到歷史新高,一方面源于近兩年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各類實體企業迫切需要期貨工具進行價格風險管理;另一方面則由于宏觀金融環境促使金融資產更多地配置于大宗商品以對抗通脹。他談到,期貨市場客戶權益暴增標志著期貨工具功能被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認可,也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經濟主體參與進來。
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后的價格應用層面,新湖期貨股份有限公司黑色、能化事業總部總經理王鵬則表示,近年來國內期貨市場客戶權益規模呈現飛躍發展,體現出國內機構和產業客戶對期貨市場參與度的大幅提升,國內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作用得到進一步夯實。高度參與性及參與便利性都促進了期貨市場的長足發展,使國內期貨市場由原先的中小散戶參與的投機為主轉變成了專業投資機構和產業客戶的風險對沖交易等目的為主,參與結構和主體以及參與目的都有了質的改變。充分體現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產業的意義發揮。
面對期貨市場這片廣闊藍海,化工企業大有可為。記者了解到,目前化工期貨上市品種共有16種,包括:橡膠、20號膠(NR)、塑料、對苯二甲酸(PTA)、短纖、聚氯乙烯(PVC)、乙二醇(EG)、甲醇(鄭醇)、聚丙烯(PP)、苯乙烯(EB)、尿素、純堿共12種,以及輕化工產品玻璃、紙漿、線板、膠板共4種。其中20號膠、線板、膠板屬于比較冷門的合約。
談及化工期貨版圖的擴張,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冉華指出,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承接新時期多項國家戰略任務的石化產業將加速推進轉型升級,我國也將迎來從石化大國邁向石化強國的重要機遇期。而衍生品市場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國際風險管理水平,推動形成石化產融結合、上下游合作共享機制等方面將主動發揮積極作用。據了解,大商所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硫黃、石油焦、冰醋酸等期貨及乙二醇、苯乙烯等期權上市,并立足東北亞產業特點,做好相關石化品種的研發儲備;同時面向產業需求優化已上市品種合約,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按照綠色理念不斷審視和優化現有品種合約規則制度;積極推進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國際化程度高的石化期貨、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進一步提高國際定價影響力。
中國期貨市場高速發展,化工期貨大有可為。在此背景下,化工企業參與期貨市場交易對企業經營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王鵬告訴記者,隨著化工期貨品種的定價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點價、基差貿易等模式也將進一步推廣,產業客戶通過期貨市場的定價機制,完善現貨市場價格體系,并且運用期貨及期權等金融工具可以有效進行價格波動的風險對沖,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但是,化企“入市”也存在一定風險。粟坤全告訴記者,化工企業基于現貨生產經營的需要而適當地開展期貨交易,可以降低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但是,期貨市場的交易機制有可能讓化工企業承擔市場風險以外的其他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參與場外衍生品交易時,還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規避風險的措施包括事前的充分調研和方案設計、事中的嚴格執行和實施監控監督以及事后的總結報告等,要建立起適應企業實際情況的期貨交易制度和管理辦法。
張濤則談到,化工行業的企業入市交易,是將非金融資產風險用金融工具去管理,首先應該防范的是合規風險。所謂的合規風險,就是“理念”錯誤帶來管理方法的風險。即不能把非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活動與金融衍生品投資收益業務混淆起來。想做收益業務,就單獨設立財務投資公司做,國企更是如此。很多企業在這方面有比較嚴重的誤區共性。實體企業開展風險管理的金融衍生業務的風險,不是業務本身、更不是市場本身,而是合規。市場有風險是人所共知的,任何企業都無法改變市場的風險,聯合國也做不到。所以,企業用化工類衍生品管理經營風險的金融衍生業務,第一要充分防范制度性、授權性等歸于主觀性的風險。因為這類主觀過失帶來的風險是會被追責的。民企董事會可以追責,國企是國資部門追責。第二要控制歸于客觀性如市場風險的損害后果。這第二點與第一點最大的不同,就是客觀性風險企業無法預期,無法防范。如果能,就不用搞套期保值了。所以,對客觀性風險,要控制其損害的程度。作了控制客觀風險損害程度的風控,沒有管理機構會追究責任。目前,在業務風控上,實際上多數企業的處理原則和措施是顛倒的。(文/趙曉飛、劉雅文、楊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