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財聯社 日期:2021-11-18
2008年小麥和大米價格創下新高,在一些國家引發了糧食騷亂,而今年兩者的情況則相反:作為全球價格基準的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自去年12月底以來上漲了約30%--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而作為區域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出口價卻下跌了25%--跌至四年低點。
在全球對小麥的需求擴大之際,加拿大和美國部分地區的嚴重干旱,以及黑海地區的干旱卻使得小麥產量下降、供應減少,導致小麥價格大漲。
但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的大米產量卻有望創出歷史最高紀錄。據報道,2021/22年度(10月到次年9月)印度成品米產量預計為1.24億噸,略低于早先預測值--不過仍是歷史最高紀錄。
與此同時,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之一泰國今年的降雨量增加,提高了大米產量。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名譽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表示,由于降雨結束了長期干旱,今年泰國大米產量預計將增長20%以上。
化肥漲價帶來壓力
泰國大米出口商樂觀地認為今年大米出口有望達到600萬噸,因為泰國大米價格開始變得有競爭力。不過出口商仍面臨集裝箱供應短缺以及運費高企、化肥漲價的局面。
泰國農業協會會長Pramote Charoensilp表示,出口商將今年的出貨目標維持在600萬噸左右,但對于已經在低價中掙扎的農民來說,肥料成本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Pramote呼吁政府是時候介入其中。
從2020年起,泰國的化肥成本已經翻了一番。Pramote在10月表示:“這將是未來幾個月稻農的一個難題,大部分稻農已經收割完上一季的水稻,準備下一季種植,所以對肥料的需求強勁。然而目前一噸化肥的價格比一噸大米的價格還要高。”
化肥成本問題也影響了亞洲的其他國家。越南農作物生產部門鼓勵稻農將化肥用量減半。在菲律賓,肥料和農藥管理局局長Wilfredo Roldan表示,由于化肥占生產成本的70%。這可能導致一些國家的政府不得不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