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華糧網 日期:2022-02-11
糧食戰略安全是我國的頭等大事,也是歷年“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
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68285萬噸,同比增長2.0%;進口糧食16453.9萬噸,同比增長18.1%。其中飼料糧進口比較大,進口量接近或超過千萬噸的依次是大豆、玉米、大麥和小麥四個品種。
立春已過,新的一年大家又在考慮“種什么”這個問題。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種地收益本來就低,賭對品種才能贏在起跑線上!綜合政策和市場形勢,2022年大豆玉米水稻種植形勢也更加明朗!
1.擴種大豆和油料
大豆是政策重點傾斜品種。
我國大豆和油料最大的不安全來源于進口依賴度不斷增加,而且進口來源相對集中。目前我國大豆進口量占國內消費量的86%,是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0%。2021年我國進口食用植物油1131.5萬噸,占到國內消費量的31%。
耕地面積有限、大豆供需缺口巨大是長期困擾國家糧油安全的卡脖子難題。“擴種大豆和油料”是強化國內自給能力,穩定我國油脂和飼料供給的重要舉措,也是重大的戰略底線問題。這將是2022年以及今后農業調結構的一個重點。
這個重大政治任務的實現,第一靠東北增大豆,第二是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東北三省一區作為我國優質大豆主產區,承擔大面積恢復大豆種植的主要任務,黑龍江省表示力爭2022年增加大豆種植1000萬畝。主要是在地下水超采區、低質低效和井灌稻區開展稻改豆輪作試點,著力擴大大豆播種面積,挖掘大豆單產潛力,努力提高優質大豆供給能力。此外,黑龍江更是提前釋放政策信號,將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左右。
推進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手段,是降低大豆和油料對外依存的重要選擇,同時也是用地和養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措施。2022年,農業農村部擬在全國16個省(市、區)組織推廣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550萬畝。
2. 穩水稻
2021年稻谷再獲豐收,稻谷總產量達21284.3萬噸,比上年增加10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加上創紀錄的大米進口和上年結轉庫存,國內稻谷仍是供大于需的格局。
稻谷是我國第一大口糧作物,全國 60% 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2022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一般到2月份公布,從政策基調來看,要穩產量最重要的是穩面積,而價格是引導種植結構調整的最高效手段,那么稻谷最低收購價格很大可能是平穩向上的。
“十四五” 期間,政策基調是抓早保雙、穩定水稻面積。東北地區發展優質粳稻。 長江中下游地區穩早稻保雙季稻,因地制宜發展再生稻。華南地區 抓早促晚穩面積,適度發展再生稻,優化結構提品質,大力發展“絲苗米”等優質特色品種,不斷優化品種結構。 西南地區穩定面積,改善品質,發展再生稻,適度發展“大粒香” “香禾糯”等優質特色水稻。
3. 穩玉米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近年因飼用消費和加工消費增加,產需缺口有所擴大,供求關系由基本平衡轉向趨緊。
根據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達6.50億畝,比上年增加3090萬畝,增長5%,玉米總產量為27255萬噸,增加1190萬噸,增長4.6%。加上進口谷物和國內替代,玉米供需整體充足但階段性可能呈現偏緊局面,相關進口替代谷物仍是調節國內玉米市場供應的重要手段。
玉米是政策轉變最大的品種。與2021年“穩大豆,增玉米”剛好相反,2022年國家的政策基調是“穩玉米,擴大豆”。玉米收益是近年來比較高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