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商務部網站、中華糧網、北方農資 日期:2022-02-11
糧農組織警告說,隨著經濟復蘇,食品價格上漲將導致更廣泛地通貨膨脹。
另據伊朗PRESS TV報道,伊朗糧食安全總部已下令立即進口大米和馬鈴薯,并對馬鈴薯出口征收重稅,以應對其國內市場價格上漲。
南美極端天氣重創大豆
春節假期,國際豆類大漲,美大豆大漲7%,美豆粕暴漲9%。受美國油脂油料價格大幅走高的影響,國內周一期市開盤豆類期貨全線大漲,豆粕期貨漲停,漲幅8%,創近8個月新高;菜粕大漲超8%,價格創出歷史新高。此外,豆二漲7%。
自1月底以來,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已連續大漲,并屢創合約新高。一方面,由于天氣因素,巴西南部、阿根廷以及巴拉圭等產區大豆作物生長情況繼續惡化,導致市場對南美的產量預計紛紛下調。另一方面,市場炒作南美干旱天氣,投機資金涌入,導致美盤大豆品種大幅上漲。
標普全球普氏研究主管彼得.梅耶表示,他覺得投機資金的作用占了大頭。大起大落波動劇烈的走勢反映出目前市場處于高度情緒化之中。交易者唯恐錯過大行情,不怕套牢就怕踏空心態變得越來越明顯。
我國如何繼續端穩飯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糧食市場愈發震蕩,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所以,在糧食供給充足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糧食生產面臨的諸多挑戰。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2021年國際糧價創近十年新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寬松貨幣影響,加之氣候變化導致局部產糧產區極端干旱洪澇風險依然存在,預計今年國際糧食價格在高位震蕩的可能性偏大,大幅度回落可能性較低。國家糧價高企會對中國糧食價格產生影響。
面對復雜的國際糧食格局和國內糧食生產面臨的挑戰,中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糧食安全的重視“再加碼”,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針對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對國內的影響,李國祥指出,國際上價格上漲明顯的主要是小麥和油,小麥等口糧中國是完全可以自給的,大豆和油料還會繼續依賴進口,但根據政府的規劃,今年中國將擴種大豆和油料,從而降低對進口的依賴,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