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IHS Markit 日期:2022-11-16
在轉基因性狀、新的育種技術或新的非轉基因技術的推動下,種子市場的未來發展對于在產量、營養價值、抗旱和抗逆性方面實現必要的改進至關重要。
關于種子和轉基因作物市場的主要事實
2021年,商業種子市場比2020年增長了 7.1%,估計價值達到472.42億美元。其中轉基因種子銷售總額增長了11.6%,達到約218億美元。盡管僅有19%的作物面積,但轉基因種子在2021年占商業種子市場銷售額的46%。
抗除草劑是轉基因作物中最常見的性狀,以單個、多個 HT 或疊加性狀出現。HT 性狀已經非常成功,特別是在玉米、棉花和大豆中。在美國,HT 品種/雜交種的種植面積在這三種作物中各占 90% 左右,在阿根廷和巴西也有類似的高普及率。
未來十年,種業公司研發管道中 100% 的轉基因性狀包括可持續發展的投入性狀。然而,公司正在重新關注糧食安全、生物能源以及消費者和加工商需求的性狀,主要是通過基因編輯。
2014-2022 年期間,轉基因種子的面積一直停滯不前,市場的增長是由創新和隨后的種子價格上漲推動的。在未來一年,我們預計轉基因作物的面積會增加,因為在新的作物和國家采用轉基因技術,原因如下:
1)阿根廷批準商業化種植高產小麥;
2)菲律賓的黃金大米;
3)肯尼亞的轉基因種植和進口批準;
4)尼日利亞和加納,接受豇豆事件用于食品、飼料和種植;
5)印度尼西亞打算通過轉基因種子提高大豆產量;
6)可能在中國進行轉基因飼料/生物燃料作物的商業化。
未來幾年,轉基因面積的增加將是未來幾年種子市場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之一。
有數據顯示,在頂級種子公司中,拜耳和科迪華是2021年最活躍的公司,在這一年里投資主要集中在數字農業、新產品發布、研發和基因編輯方面。2021年,北美是最大的商業種子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7%,其次是亞太26%,歐洲19%,南美14%,中東和非洲4%。2021年,全球種子市場在每個地區都有增長,其中北美是增長最快的市場。
影響種子市場的關鍵因素
僅種子一項就占到了農作物增產的 74%,這使得種子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點。氣候變化、蟲害壓力和去碳化等政策導致對種子技術的創新和采用的需求增加,以開發具有高產量、更好的氣候適應性、低水和氮磷要求的種子品種。另一方面,歐盟的 "從農場到餐桌 "戰略,促進了有機農業和減少化學品的使用,增加了對高價值有機種子的需求。
新作物采用轉基因技術,如阿根廷的 HT-小麥和菲律賓的黃金大米,以及中國可能出現的轉基因飼料/生物燃料作物的商業化,將大大推動種子市場的增長。此外,圍繞數據科學、數字農業和基因編輯的創新和最近開發的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對種業產生實質性影響。
在育種技術中,CRISPR 在短短五年多的時間里已經展示了其巨大的科學和商業潛力。私營和公共部門都在廣泛利用這一基因編輯系統來開發感興趣的作物的新性狀。2020 年,約有 14 種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的作物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商品種植水平上得到了種植。此外,來自私營部門的各種作物的 40 多個產品,主要包括油菜籽、玉米、大豆、薺菜和水稻,正處于研發的后期階段,預計很快將進入市場。
與傳統的轉基因技術相比,利用新的育種技術開發的作物比以農民為中心的行作物更加多樣化,包括以食品加工者和消費者為中心的作物。基因編輯技術所操縱的性狀也注重健康效益或農業可持續性。
許多擁有大量種子市場份額的國家,包括美國、阿根廷、巴西,已經不再將基因編輯技術作為轉基因生物進行監管。在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對其監管較輕。然而,國際上缺乏統一的監管;一個國家的做法可能因用途(環境排放或食品用途)而不同,例如美國和日本。歐盟已經得出結論,轉基因生物立法不適合于由 GE 或順式遺傳產生的植物。歐盟委員會對新法規的提案預計將在 2023 年中期出臺,這可能會改變該地區完整的種子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