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唯恒農小峰 日期:2022-12-01
核心觀點
1. 從產值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以及細分的農業總產值、林業總產值、漁業總產值持續正增長,牧業總產值則波動明顯、整體呈先增后降趨勢。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10年的67763.13億元逐年增長至2021年的147013.4億元,近11年增量達79250.27億元、增幅達116.95%、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29%;2015年開始超過10萬億元;2022年前3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已達98005.1億元,約是202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6.67%。
2. 從種植面積來看: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常年在25億畝左右波動。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中有升,近5年規模近18億畝;油料、糖料、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種植面積穩中有降,整體規模分別在2億畝、2500萬畝、5000萬畝左右波動;果、菜、茶種植面積整體呈正增長態勢,規模分別近2億畝、超3億畝、近5000萬畝。
3. 從產量來看:2010年以來,全國糧食、油料、糖料、水果、蔬菜、茶葉、豬牛羊禽肉、水產品總產量均整體呈波動增長態勢;棉花產量隨種植面積呈波動下降趨勢;水產品中的″天然生產海水產品″于2016年開始連降6年。目前,全國蔬菜年產量近8億噸,糧食年產量近7億噸,水果年產量近3億噸,糖料產量常年在1.2億噸左右波動,其余農產品產量暫未超過1億噸。
前言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廣義上的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形式,狹義上的農業是指種植業,包括生產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
圖表1:農業分類及主要經濟活動
(數據來源:云南省農業農村廳 制表:農小蜂)
農業的最大功能是解決人們的吃飯等基本生活問題,這是任何其它產業都無法替代的?,F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進而導致對農業的多種需求越來越高,從而要求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
本文基于農小蜂在運營過程中積累的:全國農業產值、種植(養殖)規模、產量等數據對全國農業產業概況進行簡析,為從事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科研、育種、種植、加工、倉儲、包裝、保鮮、運輸、銷售等活動的主體及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參考。
1.產值:農林漁持續正增長,牧業先增后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以及細分的農業總產值、林業總產值、漁業總產值持續正增長,牧業總產值則波動明顯、整體呈先增后降趨勢。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10年的67763.13億元逐年增長至2021年的147013.4億元,近11年增量達79250.27億元、增幅達116.95%、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29%;2015年開始超過10萬億元;2022年前3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已達98005.1億元,約是202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6.67%,結合近年的鄉村振興相關政策以及全國農業產業化趨勢來看,2022年底,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圖表2:中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及細分產值變化趨勢(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波動較為明顯的牧業總產值先由2010年的20461.08億元逐年增長至2016年的30461.17億元;2017年受草地資源的限制以及各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小幅下降至29361.19億元;2018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牧業總產值再次下降至28697.4億元;2019年~2020年,隨著豬肉供給的減少以及價格的上漲,豬牛羊禽肉價格均整體持續高位運行,牧業產業鏈上下游入局企業也持續增加,牧業總產值連增兩年至40266.67億元;2021年,隨著生豬產能的恢復,豬肉價格再次下跌,全國牧業總產值也小幅回落至39910.83億元;2022年前3季度,全國牧業總產值累計為26709億元、約是2021年的66.92%,隨著2022年下半年豬肉價格的上漲以及后續豬牛羊禽肉消費旺季的到來,2022年牧業總產值有望進一步回升。
2.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
2.1.農作物總種植面積:常年在25億畝左右波動
中國種植業歷史悠久,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2016年,中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呈逐年增長態勢,并于2011年開始超過24億畝,2015年開始超過25億畝,目前峰值為2021年的25.3億畝;
2017~2018年受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極端天氣以及市場波動對務農人員種植積極性的影響,中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連降兩年,但降幅相對較小(分別為0.36%、0.26%);
2019年開始,國家及相關部門持續出臺農業產業相關政策,為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綠色發展帶來政策激勵,中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也持續回升,并于2020年再次超過25億畝,2021年已達25.3億畝,因種植業高度依賴土地資源,預計后期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仍將穩定在25億畝左右。
圖表3:中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2.2.糧食種植面積:玉米>稻谷>小麥>豆類>薯類
2021年,中國糧食類作物總種植面積約17.64億畝,在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比重約69.72%。
從趨勢來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2021年,中國糧食及細分農產品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其中,糧食總種植面積于2012年開始超過17億畝,其后整體穩定在17.5億畝左右,近11年峰值為2016年的17.88億畝,谷值為2010年的16.75億畝,極差約1.13億畝;
稻谷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4.5億畝左右,近11年峰值為2015年的4.62億畝,谷值為2021年的4.49億畝,極差約0.13億畝;
小麥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6億畝左右,近11年峰值為2016年的3.7億畝,谷值為2020年的3.51億畝,極差約0.19億畝;
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6億畝左右,近11年峰值為2015年的6.75億畝,谷值為2010年的5.25億畝,極差約1.5億畝;
豆類種植面積穩定在1.5億畝左右,近11年峰值為2020年的1.74億畝,谷值為2015年的1.26億畝,極差約0.48億畝;
薯類種植面積穩定在1.1億畝左右,近11年峰值為2010年和2011年的1.2億畝,谷值為2019年的1.07億畝,極差約0.13億畝--綜合來看,極差在0.13億畝~1.5億畝之間不等,穩定性相對較高。
圖表4:中國糧食及細分農產品種植面積變化趨勢(單位:億畝)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從分布來看,作為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的玉米,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種植面積在糧食類作物中常年位列第1;
稻谷作為中國第一大口糧食作物,其主要農產品稻米是全國60%人口的主食,種植面積在糧食類作物中常年位列第2,僅次于玉米;
小麥作為中國第二大口糧食作物,其主要農產品小麥粉是全國40%人口的主食,種植面積在糧食類作物中常年位列第3;
豆類作物作為植物蛋白、食用油脂和蛋白飼料的重要來源,在中國居民飲食消費和畜禽養殖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種植面積在糧食類作物中常年位列第4;
薯類作物食用部分含有大量淀粉和糖分,可作蔬菜、雜糧、飼料和制作淀粉、酒精等產品的原料,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食品加工原料,種植面積在糧食類作物中常年位列第5。
圖表5:2021年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分布對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以2021年國家統計局數據為例,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排名仍舊是:玉米>稻谷>小麥>豆類>薯類。其中,玉米6.5億畝,在糧食類作物中占比約36.85%;稻谷4.49億畝,在糧食類作物中占比約25.45%;小麥3.54億畝,在糧食類作物中占比約20.07%;豆類1.52億畝,在糧食類作物中占比約8.62%;薯類1.1億畝,在糧食類作物中占比約6.24%。
2.3.油料種植面積:常年在2億畝左右波動
油料作物是種子中含有大量脂肪,可用來提取油脂供食用或作工業、醫藥原料等的一類作物。從構成來看,種子類油料植物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蘇子、油莎豆等;多年生的木本油料植物主要有椰子、油茶、油棕、核桃等;纖維作物(如棉花、亞麻、大麻等)種子中也含有大量油分,是油脂工業的重要原料。
圖表6:中國油料種植面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油料作物總種植面積約1.97億畝,在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比重約7.79%。從趨勢來看,2010年以來,全國油料作物種植面積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峰值為2010年的2.05億畝,谷值為2018年的1.93億畝,極差約0.12億畝,常年在2億畝左右波動。
2.4.糖料種植面積:常年在2500萬畝左右波動
糖料作物是為制糖工業提供原料的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以及糖用高粱等。其中,北方以甜菜為主;南方以甘蔗為主;糖用高粱,亦稱″甜蘆粟″、″甜高粱″,分甜高粱和高粱蔗兩類品種,植株高大繁茂,生育期較長,一般含蔗糖8%~11%,還原糖和淀粉含量較高,產量和品質不及甘蔗。
圖表7:中國糖料種植面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糖料作物總種植面積約2190萬畝,在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比重約0.87%。從趨勢來看,受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2010年以來,全國糖料作物種植面積也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峰值為2012年的2829.87萬畝,谷值為2021年的2190萬畝,極差約639.87萬畝,常年在2500萬畝左右波動。
2.5.棉花種植面積:常年在5000萬畝左右波動
棉花,是錦葵科(Malvaceae)棉屬(Gossypium)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于亞熱帶。棉纖維能制成多種規格的織物,從輕盈透明的巴里紗到厚實的帆布和厚平絨,適于制作各類衣服、家具布和工業用布。還可用于護膚抗皺的美容產品、插花花材使用。
圖表8:中國棉花種植面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棉花總種植面積約4542.26萬畝,在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比重約1.8%。從趨勢來看,2010年以來,全國棉花種植面積也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峰值為2011年的6785.99萬畝,谷值為2021年的4542.26萬畝,極差約2243.73萬畝,常年在5000萬畝左右波動。
2.6.果園面積:近2億畝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從營養價值來看: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而且能夠促進消化,可以起到降血壓、減緩衰老、減肥瘦身、皮膚保養、明目、抗癌、降低膽固醇、補充維生素等保健作用。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帶,果樹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是全球最大的果樹起源地之一。果樹栽培歷史悠久,園林技藝源遠流長,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果園面積約1.9億畝,在同年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比重約7.56%。從趨勢來看,2010年以來,全國果園面積整體呈波動增長態勢,主要在2015年~2016年有過小幅下降,從主要時間節點來看,2014年開始超過1.7億畝,2019年開始超過1.8億畝,2020年達到1.9億畝,在近年來頻繁出臺的果、菜、茶相關政策推動下,后期有望突破2億畝。
圖表9:中國果園面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2.7.蔬菜種植面積:超3億畝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中國,蔬菜是除糧食作物外栽培面積最廣、經濟地位最重要的作物。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蔬菜總種植面積約3.22億畝,在同年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比重約12.8%--與同年的糧食作物面積比重(69.75%)相差56.95,較同年的油料作物面積比重(7.84%)高出4.96%。
從趨勢來看,2010年以來,全國蔬菜種植面積先由2.61億畝逐年增長至2015年的2.94億畝;2016年,受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小幅下降至2.93億畝,降幅約0.31%;2017年開始,全國蔬菜種植面積超過3億畝,并持續4年的正增長態勢。
圖表10:中國蔬菜種植面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2.8.茶園面積:近5000萬畝
茶葉在中國的歷史悠遠,還發展出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國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種植國,有著全球最多的飲茶人口,茶葉飲用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群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葉產業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茶農收入、出口創匯等方面均有著重要的作用。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在國內外各類茶飲消費的拉動下,全國茶園面積呈持續正增長態勢,2011年開始超過3000萬畝;2016年開始超過4000萬畝,其后受適生環境資源限制以及各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影響,雖在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2020年已增至4824.99萬畝,在同年全國農作物總種植面積中比重約1.92%。
圖表11:中國茶園面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主要農產品產量
3.1.糧食產量:近7億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隨著全國種植面積的平穩增長以及單產水平的提升,糧食產量也整體呈正增長態勢。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68284.75萬噸(約合6.83億噸)--為近年來的峰值,與2010年的55911.31萬噸(約合5.59億噸)相比,增量達12373.44萬噸(約合1.23億噸),增幅約為22.13%。
圖表12:中國糧食及細分農產品產量變化趨勢(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從產量結構來看,與″玉米>稻谷>小麥>豆類>薯類″的面積結構稍有不同,按2021年產量從高到低排列結果為″玉米>稻谷>小麥>薯類>豆類″。
圖表13:2021年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分布對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2.油料產量:常年在3500萬噸左右波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與種植面積呈波動下降趨勢不同,在單產水平的提升下,全國油料總產量整體呈波動增長態勢,近年來整體在3500萬噸左右波動,其中花生、油菜籽產量增勢最為明顯,芝麻產量整體趨于平穩。
圖表14:中國油料作物及細分農產品產量變化趨勢(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3.糖料產量:常年在1.2億噸左右波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同樣得益于糖料單產水平的提升以及國內規?;a業化水平的進步,2010年以來,與種植面積呈波動下降趨勢不同,全國糖料總產量呈周期性先增后降趨勢,近11年平均水平為11783.92萬噸(約合1.18億噸),峰值為2013年的12555.01萬噸(約合1.26億噸),谷值為2016年的11176.03萬噸(約合1.12億噸)。2021年產量為11454.45萬噸(約合1.14億噸),同比較2020年下降4.66%,較2010年的11303.36萬噸(約合1.13億噸)高出151.09萬噸,與峰值年份(2013年的12555.01萬噸)相差1100.56萬噸。
圖表15:中國糖料作物產量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4.棉花產量:常年在600萬噸左右波動
隨著棉花相較于其他產業采摘、管理成本的上升,僅管每年都有政策扶持,但棉農種植積極性仍在降低,棉花產量也隨種植面積呈波動下降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2021年,全國棉花年產量平均值約600.12萬噸,峰值為2012年的660.8萬噸,谷值為2016年的534.28萬噸,然而2015年至今,近2018年產量(610.28萬噸)高于近11年平均值。2021年,全國棉花產量僅573.09萬噸,較2020年同比下降了3.04%,與2010年的577.04萬噸相差3.95萬噸,與峰值年份(2012年的660.8萬噸)相差87.71萬噸。
圖表16:中國棉花產量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5.水果產量:近3億噸
近年來,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推動下、市場消費需求的拉動下以及各類高產技術的運用下,中國水果種植面積、產量雙增長。受適生環境影響最大的香蕉也整體呈正增長趨勢;柑橘產量增勢最猛,2010年~2021年間,產量翻了1個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水果總產量達29970.2萬噸(已近3億噸),較2010年的20095.37萬噸(約合2億噸)增加了9874.83萬噸,增幅達49.14%,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7%,較2020年同比增長4.45%。
圖表17:中國水果及細分農產品產量變化趨勢(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細分品類來看,按2021年主要水果產量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柑橘>蘋果>梨>香蕉。其中,柑橘產量達5595.61萬噸,約是2021年全國水果總產量的18.67%;蘋果產量4597.34萬噸,約是2021年全國水果總產量的15.34%;梨產量1887.59萬噸,約是2021年全國水果總產量的6.3%;香蕉產量1172.42萬噸,約是2021年全國水果總產量的3.91%。
圖表18:2021年中國主要水果品類產量分布對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6.蔬菜產量:近8億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2021年,中國蔬菜產量持續正增長,得益于國內育種水平以及高產水平的提升,在種植面積呈下降趨勢的2016年,中國蔬菜產量仍呈正增長態勢。2012,中國蔬菜產量開始突破6億噸;經過6年的發展,2018年開始突破7億噸;2021年,全國蔬菜產量已增至77548.78萬噸(約合7.75億噸),較2010年的57264.86萬噸(約合5.73億噸)增加了20283.92萬噸(約合2.03億噸),增幅達35.4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79%,較2020年同比增長3.52%。
圖表19:中國蔬菜產量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7.茶葉產量:超300萬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中國茶葉產量隨種植面積同步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年增幅在1.61%~11.09%之間不等。從關鍵時間節點來看,2011年,全國茶葉產量開始超過150萬噸;2014年,開始超過200萬噸;2018年,開始超過250萬噸;2021年,全國茶葉產量突破300萬噸,具體規模為316.4萬噸,較2020年同比增加7.92%。
圖表20:中國茶葉產量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8.豬牛羊禽肉產量:常年在8500萬噸左右波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受草地資源的限制以及豬周期、非洲豬瘟等因素的影響,全國豬牛羊禽肉在2010~2020年間先增后降,2021年在前期市場價格及需求的拉動下,生豬產能恢復,牛肉、羊肉、禽肉的上市量及產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21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回升至8989.99萬噸--為近11年來的峰值,同比較2020年增加了1241.61萬噸,增幅高達16.02%。其中,豬肉產量5295.93萬噸,占比約58.91%;禽肉產量2482.47萬噸,占比約27.61%;牛肉產量697.51萬噸,占比約7.76%;羊肉產量514.08萬噸,占比約5.72%。
圖表21:中國肉類及細分產品產量變化趨勢(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
3.9.水產品產量:常年在6500萬噸左右波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2021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平均水平為6100.91萬噸/年,峰值為2020年的6549.02萬噸,谷值為2010年的5373萬噸,于2014年開始超過6000萬噸,其后在國內漁業休漁秩序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全國水產品產量雖有增長但增幅逐漸放緩,整體穩定在6500萬噸左右。
細分產品來看,海水產品產量比重最高,以2021年為例,全國海水產品產量達3160.05萬噸,約是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463.67萬噸)的48.89%(近50%)。其中,″天然生產海水產品″產量常年低于″人工養殖海水產品″產量,2021年,″天然生產海水產品″產量僅953.22萬噸,在海水產品總產量(3160.05萬噸)中比重僅30.16%;″人工養殖海水產品″產量高達2206.83萬噸,在海水產品總產量中比重高達69.84。
圖表22:中國水產品及細分產品產量變化趨勢(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農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