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35斗 日期:2022-12-07
通過對26家上市農藥企業的78份財報進行研究分析,整理各家農藥企業在2022年的業務重點項目,主要收入和發展方向,總結出各上市農藥企業的成功模式,以期為所有農藥從業者在2023年的投資機會分析、趨勢解讀、行業布局等方面提供幫助和參考。
▋ 26家上市農藥企業前三季度 經營情況總覽 ▋
26家農藥企業名單(圖1)
圖片來源:35斗收集整理
研究樣本選擇的26家農藥企業都是在三大證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和北京)成功上市,并且主營業務都是與農藥相關的業務。一些農藥業務占總業務量很小的企業、國外企業或是處于風險警示板的企業并不在本次研究樣本中。
26家農藥企業2022年度前三季度營收情況(圖2)
圖片來源:35斗收集整理
前三季度營收超過百億的企業有3家分別是新安股份、揚農化工和潤豐股份。這三家企業的營收在2022年農藥企業中屬于獨一檔的存在。
不同的農藥企業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情況有非常大的區別,企業營收情況具有明顯特征性,第二季度基本處于農藥行業的需求旺季,多數企業在第二季度都有大幅度營收增加的情況。
個別特殊情況,美邦藥業和揚農化工從第一季度開始,營收隨著季度下降明顯;中旗股份、穎泰生物、利爾化學第二季度營收處于最低點;聯化科技和湖南海利則是從第一季度開始,營收隨著季度增加明顯。
26家農藥企業2022年度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情況(圖3)
圖片來源:35斗收集整理
不同的農藥企業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相對于2021年前三季度都是有大幅度的營收增加。從數據上可以看出,農藥企業在2022年經營情況是優異的,市場給予農藥企業正向反饋,僅有3家農藥企業營收同比下降,分別是輝豐股份、諾普信和雅本化學。
具體情況,輝豐股份前三季度營收呈現斷崖式下降;雅本化學僅在第二季度出現營收輕微下降;諾普信在第二、三季度營收降低,下降幅度達到10%。其余農藥企業并非每個季度的的營收都是增長,只是個別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能夠彌補個別季度的營收下降。就像豐山集團和利民股份是在第一季度出現營收輕微下降;錢江生化在第二季度出現營收輕微下降;藍豐生化和新安股份則是僅在第三季度出現營收輕微下降;美邦藥業在第二、三季度營收同比降低。
26家農藥企業2022年度前三季度營收利潤率情況(圖4)
圖片來源:35斗收集整理
不同的農藥企業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利潤率上的體現,除了輝豐股份以外,其余25家企業均都在2022年保證企業利潤率處于正值。
通過對26家企業的76份財報的關鍵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從中發現3大疑問:
(1)潤豐股份、揚農化工和新安股份為什么在2022年前三季度就能夠獲得超過100億的營收呢?
(2)利爾化學、潤豐股份、先達股份和廣信股份4家企業憑什么在2022年營收同比增加超過60%?
(3)廣信股份和江山股份前三季度利潤率為什么能在20%以上?
▋百億營收的兩大法寶 國外市場和產業 ▋
鏈
潤豐股份、揚農化工和新安股份3個企業能夠在2022年營收超100億,主要靠兩個法寶,一是國外市場,二是完善的產業鏈建設。
2018年-2021年中國農藥出口額前5強(圖6)
圖片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35斗收集整理
根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潤豐股份、揚農化工和新安股份在出口方面常年居于前五,潤豐股份已經連續4年占據農藥出口額第一,揚農化工連續3年排行第二,新安股份也在2021年,躋身第三。
在全球農藥市場中,創新藥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除農化四大巨頭(拜耳、先正達、科迪華、巴斯夫)會保證創新農藥的開發以外,其余農藥企業大多會選擇對過期專利藥改進生產工藝、研發創新制劑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為核心。
在這一點上,中國農藥企業與國外農藥企業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由于中國受益于加工成本低、生產設施齊全等優勢,中國農藥企業具有顯著的加工制造優勢。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原藥生產基地,未來國際市場份額會不斷的被中國企業吸收。
雖說新安股份、揚農化工和潤豐股份一樣關注國外市場,但是三者模式存在區別。
新安股份的主要模式傳統出口模式,將原藥或者制劑售給目標國合作伙伴,由目標國合作伙伴申請當地許可證,再銷售給當地種植戶。
潤豐股份的主要模式是傳統出口模式與境外自主登記模式相結合,快速打開當地市場。潤豐股份會在目標國當地自建團隊開展自有品牌的B-C業務,也會根據潤豐股份相關產品在目標國農藥市場中的優勢,適當與目標國原有市場伙伴進行合作的B-B業務。
揚農化工的主要模式與潤豐股份的模式較為相似。也是采用傳統出口模式與境外自主登記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但是揚農化工背靠先正達、安道麥等跨國企業的渠道資源開展境外自主登記模式。
出口總量的第一,并且在模式上有創新的潤豐股份在季度營收上,又是如何被新安股份和揚農化工超過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大法寶的區別,也就是3家企業在產業鏈規劃上的布局。3家企業都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并且深度參與到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從各個環節中創造收益。
潤豐股份完整涵蓋原藥與制劑的研發、制造以及面向全球市場的品牌、渠道、銷售與服務的布局,構建從工廠到農場的完整產業鏈。
新安股份形成″中間體-原藥-制劑″一體化發展模式,涵蓋種子種苗、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作物營養等完整的作物保護體系。
揚農化工分為原藥銷售和制劑銷售,原藥銷售主要針對下游制劑企業,制劑銷售主要針對終端渠道和用戶。公司在產原藥品種近 70 個,涵蓋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不同類別。
其中,新安股份的優勢就是具有制造中間體的能力,并且這種中間體不單應用于農藥領域。在新安股份的中間體產品之一的″有機硅″可以作為農藥助劑產品在農藥行業中流通,也能應用在5G通信、光伏新能源、軌道交通、汽車、電力、醫療健康、建筑等領域。新安股份的″有機硅″相關產品收入44.45億元,同比增長36%。
揚農化工的優勢是核心品種擬除蟲菊酯品種、規模名列全國農藥行業第一,是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目前在國內菊酯農藥行業中,僅此一家從基礎化工原料開始,合成中間體并生產擬除蟲菊酯原藥的生產企業。公司菊酯產品關鍵中間體均自成體系、配套完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除草劑的增長是關鍵因素 ▋
應對不同的防治對象,農藥可細分為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脫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產品。根據中商情報網的數據來源,目前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三大產品在全球農藥市場中占據96.54%份額,除草劑是占據世界農藥市場份額最大的產品,占據份額達到44.18%。
全球主要農藥產品市場份額(圖7)
圖片來源:中商情報網,35斗收集整理
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的研究報告也表明全球除草劑市場從2021年307.5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338.3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0.0%。到2026年,除草劑市場預計將增長至 479.3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9.1%。
到2026年為止,北美依舊會是除草劑消費地。但亞太地區市場將會以復合年增長率6.5%的速度超過北美,成為除草劑增長最快的市場。
潤豐股份雖然完成全產品類型的覆蓋,但是除草劑占據潤豐股份核心業務量的80%。2022年,潤豐股份在增加除草劑產能方面投入超過6億,占募集資金承諾項目總金額的50%。還有2項增加10萬噸除草劑產能的項目已經被寫入財報,于7月15號通過股東大會。
廣信股份主要產品是以敵草隆、草甘膦為代表的除草劑,并且已與眾多國內外知名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如″杜邦(DuPont)″、″富美實(FMC)″、″曹達(SODA)″ ″潤豐″等。2022年,廣信股份正在進行年產8000噸敵草隆原藥的項目和4.8萬t/a光氣項目。光氣在農藥領域中應用十分寬泛,下游產品主要分為氯代甲酸酯類、異氰酸酯類、酰氯類等幾大類別,涵蓋了農藥殺菌劑、除草劑和殺蟲劑三大領域。
先達股份主要產品烯草酮原藥、異噁草松原藥、咪草煙原藥、滅草煙原藥產量均位居行業前列。2022年上半年遼寧先達基地一期、二期烯草酮系列產品順利生產。目前三期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預計年內試生產。五期項目手續和建設籌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利爾化學是全球范圍內繼美國陶氏益農之后最先全面掌握氰基吡啶氯化工業化關鍵技術的企業,相繼開發出了氯代吡啶系列產品中的畢克草、毒莠定、氟草煙、綠草定等除草劑產品。目前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氯代吡啶類除草劑系列農藥產品研發及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規模的草銨膦原藥生產企業。2022年,利爾化學在增加除草劑產能方面投入2000萬,增加2400噸產能。
▋立足低毒、環保產品,加強技術創新,企業實現高利潤 ▋
2022 年,疫情反復及俄烏戰爭導致全球農產品底部復蘇,帶動農藥需求的增長。雖然受到疫情反復,能耗雙控,以及大氣污染防治等多方壓力,農藥供給端仍迎來產能增長。
廣信股份依托自身的光氣資源、產品規模和一體化的產業鏈優勢,以安全第一和環保當先為價值觀,以創新和產品質量為根本,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拓展經營領域,多產快銷、降本增效。
廣信股份已發展成為國內殺菌劑大宗品種多菌靈和甲基硫菌靈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幾家自主掌握敵草隆合成技術的專業生產廠商之一。目前已自主開發和掌握多項產品的升級或拓展生產技術;如DAP/HAP雜質控制技術、硫氰化反應技術等,擁有多項專利。
江山股份依托根據產品特點,精準布局。阻燃劑、二嗪磷等項目投產后按期實現新產品市場拓展目標。充分發揮酰胺類除草劑、雙敵等產品市場主導作用,保持市場協同,引領產品走向。繼續擴大草甘膦制劑占比,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江山股份加大綠色高效植保、新材料、智改數轉等項目投入,戰略推進取得新突破。加強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圍繞″以合作創制為主、自主仿制為輔″的研發策略,2022年已經申請專利 9項。
▋行業巨頭注重除草劑、生物制劑和數字農業三方面布局 ▋
故步自封是自我退步的第一步,在分析完國內農藥企業的經營特點。轉眼看向行業領頭的企業,一樣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到目前為止,傳統四大農化巨頭先正達、科迪華、拜耳和巴斯夫的發展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其一,重視除草劑;其二,注意環保類產品的研發;其三,在數字農業上有大力布局。
先正達早在一月份就在中國市場推出基于草甘膦基礎的全新除草劑產品,″克速達″。并且在葡萄牙推出S-異丙甲草胺和甲基磺草酮兩種互補成分的除草劑。環保類產品研發上面,先從英國生物技術防治開發商Bionema收購兩款生物殺蟲劑;與Provivi、M2i等企業合作開發基于信息素防治技術的兩款產品,分別叫做Nelvium™和 EXPLOYO™ Vit;自研出8款新型生物殺蟲劑和7款新型生物殺菌劑。數字農業上推出先進的數字解決方案集成到自己的數字技術平臺 CROPWISE™ 和提供先進的土壤測繪和采樣服務Interra ® Scan。
科迪華完成3款除草劑Resicore ® XL、Enlist One ®和 Enlist Duo ®在美國EPA注冊。并且在中國和阿根廷分別推出兩款全新除草劑分別是Kyro™和Elevore。環保類產品研發上面,科迪華未推出自己的產品,不過完成兩筆收購。收購總部位于休斯敦Stoller,Stoller是業內最大的獨立生物制品公司之一,預計2022年的收入將超過4億美元。收購總部位于西班牙穆爾西亞Symborg。Symborg在整個生物制品行業享有盛譽,擁有多元化的現有產品組合、新興的生物防治管線,以及擁有強大技術知識和需求生成專業知識的熟練員工基礎。數字農業上,科迪華預見了數字工具集成到種子和作物保護平臺的未來,正在從以服務方式銷售軟件(特別是sunsetting Granular)轉變。
拜耳在澳大利亞推出除草劑Mateno Complete和Conviso One。數字農業上面推出其行業領先的數字農業平臺 FieldView。該平臺將棉花和谷物種植者的專業知識與土地知識與現代數字化工具相結合,從而使他們能夠更智能地工作。
巴斯夫今年投資過億歐元提高自身基礎產能設施,主要包括路德維希港一體化基地的氯甲酸酯和酰氯生產設施提高30%的產能。氯甲酸酯、酰基氯和烷基氯都可以作為除草劑原藥的中間體物質。并且巴斯夫和中石化在南京合作建立產能基地。在環保產品方面,巴斯夫推出Agnique ® BioHance 100 和 Agnique ® BioHance 200,旨在為可持續發展和客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這意味著生產者可以利用具有良好生態特征的微生物農藥,同時仍然保護有價值的作物免受常見病原體的侵害。
總 結
《″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按照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原則,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造,淘汰落后生產技術和工藝設備,促進農藥生產清潔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建立健全農藥綠色標準體系,完善生產管理制度,提升農藥產品質量,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動現有環境問題整改,促進農藥綠色高質量發展。
從農藥產業鏈環節看,農化四大巨頭掌握著創新原藥生產與加工工藝,并具備制劑登記及銷售渠道,產業鏈一體化優勢顯著;而國內企業除了做中間體、仿制原藥加工外,也開始逐步積極參與。
目前我國農藥改變過去以進口與仿制為主的局面,基本形成仿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格局,現有農藥品種90%以上已實現國產化,并且大多數企業積極開發海外渠道,拓展業務范圍。
從供需關系來看,2022年農藥市場的需求還是不斷在增長,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疫情和國際局勢等問題,引發全球對待糧食安全的關注,因此種植收益提高,增強農業從業人員的種植意愿,帶動農藥需求的增長。二是,國際轉基因商業化不斷地在各國普及和落地,拓展相關農藥市場需求的未來發展空間。
現在國內外轉基因作物逐漸開放與農業生產集中化程度不斷提高,除草劑的應用場景也大量增加,未來除草劑市場還將會有顯著增長。
所以,農藥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切記做好這5點。
(1)完善自己企業的產品,打通農藥產業鏈,并且深度參與其中,力爭在產業鏈中的每個環節都產生效益。
(2)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支持公司快速發展的基本要求。
(3)在農藥行業中注重環保,不僅僅是指在生產端的環保,更加是產品使用后的環保。
(4)中國雖然是農藥使用量第一的國家,但是僅占有全球市場的4成。中國農藥企業在生產和加工工藝上都具有優勢,可大力注重海外市場。
(5)除草劑是未來的大方向。
從模仿到創新,是我國農藥企業發展的主流模式。″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行業領先者學習,可以減少現階段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歪路,可以掌握市場風向和趨勢,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