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2-12-14
受到能源、物流、價格、供應鏈等波動影響,美國大宗農化產品的供應和價格在這一年產生了較大的波動,市場采購周期和模式的變化都在這一時期內發生。跨國公司調整美國運營策略,本土生產商和貿易商的采購和生產同樣作出調整,更具″在岸″和″雙重采購″傾向性。與此同時,需求回流又刺激本土生產水平的提升,市場蘊含發展潛力。
以下這篇文章,是基于美國農化品制造商與銷售商協會(Council of Producers & Distributors of Agrotechnology,CPDA)主席Terry Kippley和美國本土領先的經銷商CHS Inc.的營銷副總裁Dean Hendrickson就美國市場的最新動態和他們對未來的預測進行的主題報告。Terry Kippley主要從生產層面指出了當前美國農化生產商正在經歷的變化趨勢,Dean Hendrickson則更多地從終端層面介紹了供應、價格情況,并分析了未來可能影響市場的幾種因素。
2021年美國農化市場持續增長 未來依然由性狀驅動
2021全球農化市場總價值約734億美元(出廠價),其中作物保護市場價值約為658億美元(表1)。在這658億美元的市場中,北美約占16%。從國別來看,美國是僅次于巴西的全球第二大植保產品市場。該市場保持了持續增長,2021年植保銷售達87.53億美元(出廠價),五年復合增長率為2.6%(表2)。
表1. 2016-2021年全球農化品市場價值(億美元)
來源: AgbioInvestor
表2. 常規作物保護銷售業績(2016-2020-2021-2026F)
來源:AgbioInvestor,出廠價(2022年6月)
農民層面,美國植保市場發展勢頭保持良好,市場總價值達到107億美元。從植保產品種類來看,除草劑市場占70%,其市場價值同比增長7.5%至75億美元。殺菌劑同樣和殺蟲劑同樣保持了增長,分別增長了7.5%和6.2%,至16億美元和13億美元(圖1)。鑒于雜草抗性的增強,預計除草劑的應用將會持續增長。苗前應用、桶混應用的增長將居首位。
圖1. 2021以農藥類型劃分的美國植保市場1
圖2. 2012-2021年美國植保市場增長趨勢
1.不包括穩定劑、某些牧場和草原、助劑、某些作物以及在季末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2.不包含2021年部分在季末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數據
3.一些豆類在2021年被重新分類至特殊作物
4.其他作物包括休耕地和牧場
來源:Industry Estimates
從耕作體系來看,市場絕大多數的增長是由行栽作物驅動的,其中玉米、大豆、小麥和棉花貢獻較大。2020-2021這一年度,行栽作物市場從75億美元增長至83億美元。而特殊作物市場則從2020年的23億美元下跌至21億美元(圖2)。
從具體作物來看,玉米、大豆、棉花、小麥這四種作物因種植面積廣闊,其植保市場占整個市場的近80%(圖3)。目前,第一大植保品類除草劑在玉米和大豆上的施用區別不大。玉米的施用曾經增長迅速。但由于雜草抗性的增強和苗前施用等原因,現在大豆已經超過了玉米。此外,花生、土豆、干豆和甜菜這些作物雖然種植的絕對面積不大,但單位面積的植保投入不容小覷(表3)。
圖3. 2021年美國主要作物中使用的植保品所占市場的比例
表3. 2021年美國作物種植面積及平均植保成本
從使用的活性成分來觀察市場,首先從下圖中可以看到 2021年用量最大的活性成分,圓圈越大,有效成分銷量越大。在美國植保市場中,種子性狀對活性成分使用量的影響很明顯。中間的橙色大圈是草甘膦,是2021年市場銷量最大的活性成分。其他用量較大的成分包括麥草畏和2,4-D(圖4)。
圖中橫線表示活性物質以美元計的銷售金額變動情況(2021與2017年相比)??梢钥吹剿哪陙?,4-D的金額增長幅度達到117%;麥草畏增長65%-70%,砜吡草唑的增幅也超過了100%。由于面臨新殺菌劑活性成分的挑戰,吡唑醚菌酯的銷售額出現下滑,此外還包括甲磺草胺和丙炔氟草胺。
未來美國農化市場的使用依然是性狀驅動的走向,草銨膦、2,4-D和抗性苗前處理產品預計將會增長;麥草畏可能下滑,取決于新的監管法規的制定和實施。
圖4. 美國植保市場活性成分用量
美國農化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
近年來,各行業″不可抗力″事件頻頻發生,美國農化行業也接連應對諸多供應鏈挑戰。2018年中美開展貿易戰,導致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發生變化;2019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影響空前絕后,隔離、封城,經濟停擺,各行各業損失巨大;2021年嚴重的颶風和冰凍導致原材料價格飆升;更有蘇伊士運河堵塞這種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造成的全球物流混亂;新冠不斷變異,中國政府在2021年秋季開始實施″能耗雙控政策″,致使產能緊縮,價格高企;2022年初的俄烏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供應動蕩。
價格上漲破壞需求 肥料消費將減少
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國家都是主要化肥出口國。歐洲能源由俄羅斯供應,歐洲能源、燃料供應受的影響很大,這影響了原料和中間體生產。一些歐盟企業在俄烏兩國設有工廠,許多公司不得不撤出市場。富美實、科迪華已撤出,巴斯夫和拜耳正在撤出。
在2022年初,由于戰爭導致俄烏兩國和白俄羅斯化肥出口受阻,中國削減了尿素和磷酸出口,以保證國內供應,因此全球供應變得緊張,價格高企。下圖是美國尿素、尿素硝銨溶液、氨、磷酸二銨氨、鉀肥的價格動態。雖然價格在起伏,2022年7月同比上年,尿素增長19%;尿素硝銨溶液45%;氨39%;磷酸二銨28%;鉀肥34%(圖5)。價格波動很大,這給零售商和種植者造成很大影響。行業專家認為,價格上漲破壞了需求,作物營養消費量會減少10%-15%,相應會導致零售業的庫存高于過去何時期。
圖5. 美國化肥價格動態
營養產品價格高企將對美國玉米的生產造成影響。玉米的生產和大豆差別很大,大豆種植所需的營養產品較少,肥料在大豆種植成本中僅占11%。對玉米而言,肥料就是王者,它占據成本的33%。與2020年相比,玉米中的這一支出已經大幅增長了162%,這必然會導致商品價格的提高(圖6)。
圖6. 每英畝玉米的種植成本
來源:USDA ERS
根據農資平臺Farmers Business Network (FBN)在2022年10月份發布了的最新化肥價格透明度報告,由于天然氣價格依然高企,預計在農民2023年作物計劃之前化肥價格不會正常化。缺乏價格透明度將顯著影響投資回報率,迫使企業收緊運營預算,并使農民在已經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更難制定明年的作物規劃。
植保產品:市場需求大,但供應不足
推動植保市場的三個驅動因素是價格變化、數量變化、以及混合效應。在這3個因素中,價格變化的驅動力最大,這主要是源于關鍵活性成分價格都有了個位數甚至兩位數的增長。
由于供應鏈的擾動,美國進口商擔心供應不足,2021至2022年間,草甘膦的進口量急劇增加。2022年1-5月份,草甘膦進口量幾乎等于2019年和2020年全年的進口量。而且不僅是草甘膦,這種恐慌已蔓延到其他產品,草銨膦進口量翻了一番,2,4-D也是翻番,而乙烯利進口量也增長了3倍(表4)。
表4. 美國活性成分進口量
Source: Fanwood Chemical
上游供應的恐慌和超量采購同樣影響了下游零售經銷商的備貨。圖7為美國中西部零售商銷售點從2021年10月到2022年6月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種植者和零售商紛紛提早備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早。
圖7. 2021及2022 美國中西部零售商銷量
傳導到農民層面,大宗產品的終端價格大幅上漲。以制劑農場價舉例,6磅草甘膦鉀鹽是全美使用量最為廣泛的除草劑之一,2021年每加侖25美元,2022價格上漲了一倍多;烯草酮是個很重要的苗后除草劑,2磅烯草酮制劑從每加侖54美元漲到77美元,漲幅50%以上;草銨膦每加侖45美元,漲到77美元,漲幅70%(表5)。
表5. 美國市場制劑價格
來源: 行業信息
總體而言,今年美國農化市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產品價格來驅動的。而實際應用數量則有可能是下降的。
供應受限導致跨國公司份額下降 已有提價計劃轉嫁成本
表6展示了各大跨國公司到2022年6月份為止市場份額變化的狀態。由于供應受限,種植者擔心2023漲價而囤積貨物,可以看到非專利品牌廠商的市場份額顯著增長了2%。在大型跨國公司中,雖然整體份額出現了下滑,但是拜耳農達(活性成分草甘膦)的市場份額從8.4%上升到11.4%。在一年之間增長3%,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科迪華和巴斯夫均有下降的,市場專家認為這主要是源于供應不足,不過,隨著形勢的變化,預計這些公司的表現將很快好轉。
表6. 跨國公司市場份額變化
來源: EZ Trak
對于這些生產商來說,原材料緊張、供應不足,勞動力、運輸、包裝等各個環節的生產成本均出現前所未有的增長,但是他們的經營相對具有韌性,可以將成本轉嫁給下游客戶。2023年,預計新冠和供應鏈的影響仍將持續,為此多數大公司已經宣布了2023年價格計劃。大跨國公司均有提價意向:
拜耳計劃至少提價6%-12%,漲價將覆蓋大部分產品;
巴斯夫給出了12%-14%的上漲信號,或將針對高端產品;
科迪華表示將有小幅提價,但希望未來幾個月獲得更高增長;
先正達表示會上調3%,將有一系列措施出臺;
富美實處于個位數上漲。
2022 植保產品的使用季節快結束了,某些殺菌劑和收割前處理產品仍有待投入。主要廠商已經開始2023營銷布局;拜耳、先正達、科迪華、巴斯夫這四大公司占據美國植保市場65%-70%,他們已經準備向零售、批發渠道供應苗前產品,供應量較以前稍大。
農達(草甘膦)的價格最受人們關注。由于近期中國生產的草甘膦FOB價格出現一些下調的波動,進口商、渠道商的市場定價也會有相應的變動。先正達2022年分配和供貨表現良好,但在殺菌劑交付方面遇到挑戰,夏季補貨壓力大;科迪華目前正在登記進程中的新品Resicore XL被寄予厚望,將成為其玉米苗前旗艦產品;巴斯夫正在擴大其Liberty特許經營權,以處理增長中的草銨膦抗性作物面, 2023草銨膦以及其他主要產品的備貨也在緊張安排中。
″在岸外包″和″雙重采購″努力使供應鏈更加可靠
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開始,美國農化生產″在岸外包″一直是個焦點問題,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加速了這個進程。新冠造成的中國封城、世界港口物流堵塞,種種這些情況都帶來挑戰和壓力,大家都在尋找方法,以使供應鏈變得可靠。″雙重采購″ 概念,把采購安排到更近、更適合的地理位置上也成為本土農化企業一個討論的議題。
2021是疫情的第二年。美國政府給予大量投入支持行業,特殊化學品和精細化工產業開始反彈??傮w來說,由于有更多考慮多樣化的客戶出現,美國公司表現良好。但是渠道備貨成本依舊高企,物流困難,企業供應鏈也不得不考慮多樣化,開始將″外包″轉為″在岸外包″。
2022年,本土采購依然是主題,企業遇到采購難題,更多地考慮在美國生產。只要本土買得到,″在岸″模式將繼續??傮w上看,美國的本土企業紛紛投資擴能,提高運營效率。通貨膨脹肯定存在,政府超支也影響到客戶。由于勞動力的短缺,生產企業使用的包裝耗材,如提包、圓桶的采購也困難。物流問題繼續,卡車司機缺口非常大。甚至有經銷商表示他們的卡車司機缺口達30%。
從委托加工角度來看,需求增加,而加工能力不足,客戶正在盡可能地鎖定加工廠。隨著″制造回流″的發展趨勢,需求將持續增長,美國化學品生產年增長率預計達5%,但截至到2022年1月份,增長率已經達到15%。
2022是個重要轉折。美國化工制造商聯盟SOCMA在7-8月進行了一項″2022化工市場調研″,涉及的地區為美國東北、中西部,以及部分西部和南部企業。根據調研結果,受訪企業中有擴產計劃的達97%,而這一數字在上一年是87%。100%的受訪企業將對生產裝置進行技術改造。企業對市場需求抱有很強的信心,預計因海外供應鏈影響,市場將產生新業務、新需求的,達97%??梢?需求強勁,產業正在不斷向″在岸″轉移。
農藥登記評審更加嚴格 EPA需解決案件審批積壓問題
當前歐盟對化學農藥的監管非常嚴苛,處于安全和環保的考慮,陸續禁用了許多活性物質。美國對活性物質采用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但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美國較少直接禁用某個農藥產品。通常EPA會努力制定使用這個產品的風險降低措施,比如通過控制年度用藥量,限制用藥時間,減少噴霧飄移,通過這些方式盡可能減少物質暴露,由此來達到風險可控的目的。
常用的活性物質里面,離物質禁用比較近的是毒死蜱。早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毒死蜱已被提出禁用。但是特朗普上臺后推翻了禁用提案。到目前毒死蜱尚未被完全禁止。2022年二月EPA發布通知,將拒絕所有反對取消毒死蜱中制定最大殘留限量的意見,這個意味著EPA接下來將要禁止毒死蜱所有食品相關的用途。
未來,對美國禁用將產生較大影響的是瀕危物種保護法案。2022年EPA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全面的瀕危物種評估計劃,工作量巨大,EPA也對工作優先級進行了分級。第一級為新常規農藥,主要包括一些化學合成的大田農藥、衛生農藥,這就意味著接下來想要在美國登記新物質,需要優先開展瀕危物種的風險評估;排在第二級的是處在再評審當中的常規農藥;最后是EPA管轄下的其他農藥類型。因此在這個法案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大田農藥的審批。
由于預算短缺導致的人員不足,美國EPA無法及時處理PRIA和非PRIA案件。例如,當前EPA有12,000項非PRIA申請積壓待批。EPA每年可以處理其中的3,000項,但是每年有新的5,000項申請提交。因此,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他們將永遠無法清理積壓的工作或跟上新提交的申請的進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PDA已在國會主張將EPA的預算增加近30%,這將允許他們雇傭所需的員工來清理積壓工作,并將進度提前到新提交的申請之前。
未來:新商業模式不斷演進 非專利市場強勁發展
美國市場新生事物不斷涌現,市場出現了獨立的直接進口商。譬如近年出現的農資平臺 FBN直接從中國、印度進口大批活性物質,并通過旗下經銷網絡向會員客戶直接出售農藥產品,平臺快速發展,預計不久將在美國申請IPO上市。非專利農藥進口市場發展迅速,兩大非專利藥進口商Atticus,LLC和 Sharda USA LLC的增長強勁,市場占有率大增。此外還有一些在特定產品領域的活性成分進口商也頗具優勢,包括Aceto, Argite, Helena, Loveland, Red Eagle, Rotam (現已被Albaugh并購), Summit Agro, Tide International,以及數家日本貿易公司。很顯然,美國植保市場中非專利業務將是個重要市場。
未來兩年,將會有大批專利產品到期,蘊含著的大量的市場機會。根據AgbioInvestor預測,到2025年,全球農化市場中,專利產品的市值只占10%,其余則會是非專利或專有非專利產品。過去幾年中,行業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變化,這種變化還會加速(表7)。
表7. 2022-2024主要過專利產品及其市值
基于強大的生產基礎,中國廠商在美國有很大發展機會。但仍需注重商業策略,這和生產能力同等重要。例如在美國市場,需要建立零售、批發、種植者折扣模式;擴大、加強美國商業團隊的建設。最為關鍵的是要了解市場,利用自身的生產能力,發揮優勢,開拓市場。
動態貿易平衡將成為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中美之間貿易另一個重要關注是貿易關稅政策。特朗普上任以來,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提高關稅,其中農藥制劑關稅增幅較大。此后,關稅不斷變化和修正。如果雙方能達成第二階段協定,對中國來說是件好事,它有助于降低關稅。但是鑒于政策和新冠疫情的影響,第二階段協定短期內不大可能達成一致。
現在, 1、2、3批關稅清單包括制劑以及部分原藥,關稅為25%,至今依然有效,涉及至少100種農業化學活性成分。第四批a稅率為15%,降為7.5%,但可以再調回15%,涉及18種活性成分;第四批b稅率15%,目前暫時擱置,涉及11種活性成分。
從美國渠道商角度來看,未來12個月不會有什么大變化。如果25%的關稅下降,則會增加制劑進口,增加供應,降低成本。但這還不足以成為2023的市場關鍵驅動因素。
總體而言,未來美國植保市場和作物營養市場會比過去更加波動。2022年市場較2021有較大增長,但進入2023增速將減緩并趨于穩定。供需再調整將成為主題,人們將評估自己在什么時間點需要什么。動態的貿易會成為活性物質市場的巨大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