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22-12-16
據巴西玉米種植戶協會(Abramilho)消息,巴西公司已經完成了就向中國出口第一批玉米的談判,在11月底第一艘運載巴西玉米的船已啟航前往中國。據巴西船運公司Alphamar的數據,這艘名為Star Iris的貨輪裝有中國貿易商中糧集團采購的約6.8萬噸玉米。由此顯示,中國玉米市場已經向巴西開放,巴西150多家公司已經獲準對華出口玉米,其中包括巴西的各大合作社和大型跨國公司。
中國一直是玉米生產大國,在保障口糧的供給方面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但隨著2016年的玉米供給側改革以及農業補貼制度的改革,我國飼料和工業用糧嚴重依賴進口,玉米供給結構性收緊問題逐步顯現,極大的依賴進口。在今年11月中國玉米市場向巴西開放之前,中國的玉米進口來源國主要是美國與烏克蘭,兩國對中國的出口占比幾近為7:3。巴西市場的加入將打破這一貿易狀態,這一決策對我國玉米供需形勢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下面筆者將從四國的玉米種植生產情況出發,作一點簡要解讀。
表一.2011-2020各國玉米種植生產情況
數據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庫
圖一. 中國與美國、巴西、烏克蘭玉米種植面積(單位:萬公頃)
圖二. 中國與美國、巴西、烏克蘭玉米產量(單位:萬噸)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的近十年來各國的玉米生產數據,2011年以來,中國的玉米種植面積位居四國之首,呈現波動增長的趨勢,2015年種植面積最高,達到了4499萬公頃,而2021年種植面積為4332萬公頃。美國近十年來玉米種植面積基本保持穩定,巴西與烏克蘭種植面積在本國種植基礎上均擴植明顯。而在玉米的產量上,美國卻遙遙領先。憑借先進的農業技術與規模效應,美國近十年的產量峰值是2016年的4.12億噸,近年來受干旱等極端天氣影響產量有所下降,2021年美國玉米產量為3.81億噸。巴西與烏克蘭的玉米生產規模與中美存在較大差距,但兩國在國際玉米出口市場上卻占有重要地位。
圖三. 2011-2021中國玉米進口量折線圖(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
2021年我國玉米進口量較前一年增長近兩倍,達到2,835萬噸,創下紀錄新高。玉米及替代品進口也創歷史新高,全年累計進口5025萬噸。其中美國玉米進口量為1983萬噸,較2020年434萬噸增加顯著,進口比重也出現了明顯增長。2021年美國玉米進口占比為73%,較2020年39%增加了34%。
來自烏克蘭玉米進口量為732萬噸,較2020年630萬噸增加100萬噸,但占我國進口總量的比例出現大幅下降。受俄烏沖突地緣政治的影響,進口結構變化還是很顯著的,2021年烏克蘭玉米在我國進口占比為27%,較2020年的56%下降了29%。2021年我國玉米需求的擴張形成的供給缺口幾乎全部依賴于美國。
隨著中國進口巴西玉米開始付諸實踐,中國玉米貿易進口結構變化將產生深刻的影響。俄烏沖突的持續使得烏克蘭的農產品出口形勢仍然不穩定,中國將有30%的玉米進口依賴量需要尋求其他路徑以維持供需的穩定,在去年這一目標對象是美國,中國對美國的玉米進口依賴度空前的提高。在關鍵生長月份,異常干旱的天氣導致歐洲當地玉米生產也不容樂觀,考慮南美玉米市場的貿易是十分緊急與必要的,而中國市場對巴西玉米的放開,將對此產生有效調節。
巴西玉米在成本經濟方面對比美國也具有顯著的優勢。據財聯社10月消息,受極端干旱降水量減少影響,美國密西西比河部分流域水位大幅下降。流經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的河段水位僅有60厘米,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位。密西西比河是美國農產品運輸要道,美國聯邦政府援引行業數據估計,密西西比河承擔了美國一半以上的糧食運輸,但由于水位偏低,駁船運輸受到影響,直接導致近期密西西比河貨運量減少了45%左右。一方面,來自美國的玉米供應鏈穩定性將受到較大沖擊,另一方面美國玉米運輸成本也將大幅增加。按照目前的價格,巴西玉米要比美國玉米每噸便宜200元左右,巴西玉米在成本價格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