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新農鳴 日期:2023-01-06
糧食價格重心有望下降,但預計仍將處于歷史高位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的數據,全球糧食價格在2022年4月份達到歷史高位后,三季度同比下降了12%,但該指數仍比一年前高出近20%。展望2023年,糧食價格重心有望下降。
從供應來看,預計2023年全球糧食供應整體將趨緊。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預測數據,本種植季小麥產量同比基本持平,略微增加0.4%;由于美國、歐盟玉米產量下降,預計玉米供應量將下降5%;由于我國及印度產量下降,預計稻谷供應量將下降2%;相比之下,食用油供應量則增加4%,增產主要來自于棕櫚油、菜籽油和大豆油。
從庫存來看,全球糧食庫存預計將連續三季下降。受供給減少,推動糧食大宗商品總庫存使用比(供給消費比的衡量標準)降至27%。該比值雖然與2017年的30.6%的高點相比有所回落,但幸運的是,遠高于2006-2007年度17.2%的歷史最低點,當時導致了全球糧食危機的發生。
從糧食價格來看,2022年,許多國家的國內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受供應鏈中斷、生產成本上升和美元持續加息等,對大多數國家的國內食品通脹施加了上行壓力。2022年前三季度,南亞地區的糧食價格同比平均上漲了20%,大部分其它地區平均價格上漲了14%,東亞太平洋地區是個例外,其糧食價格平均僅上漲了6%,主要是該地區的主食大米價格保持穩定。
基于此,根據世界銀行預測的數據,2023年糧食價格或將下跌5%左右,然后在2024年企穩,不過整體來看,2023年,糧食價格仍將處于高位運行。因為對于大多數農產品而言,價格下降并不是因為產量的增加,而是需求減弱。預計2023年,通脹壓力仍將長時間存在。
2023年,全球糧食市場風險仍存
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糧食價格前景仍面臨眾多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惡化的全球增長前景;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俄烏戰爭仍在持續;更高的投入成本(尤其是能源和肥料)、拉尼娜″三重奏″帶來的天氣模式,以及貿易和生物燃料政策對糧食市場長遠的影響。
從全球增長前景來看,2023年,部分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繼續出現衰退,這引發了人們對家庭收入急劇下降的擔憂。此外,美元升值使得大多數發展經濟體的糧食價格將更加昂貴,進一步削弱了低收入家庭的購買能力,連同通脹壓力,都會降低家庭對食品的可負擔性和可獲得性。尤其是那些不發達國家,由于疫情期間已經花費了大量資源,國家支持弱勢家庭的財政空間有限,更是加劇了低收入家庭對食品的購買能力。
從宏觀經濟來看,通脹和加息對商品價格構成風險。持續的高通脹可能對勞動力成本以及用于生產、儲存和運輸商品的中間環節進一步施加壓力;為應對高通脹各國央行的加息預期在2023年也將繼續,這可能會限制對農產品生產的投資,以及在疫情期間已經受到破壞的供應鏈的投資。
從地緣沖突來看,俄烏沖突仍在持續,戰爭已經嚴重破壞了農產品以及農業生產投入品的生產和貿易。其中,俄羅斯是主要的能源、肥料和谷物出口國、烏克蘭是主要的谷物和油籽出口國、白俄羅斯是主要的鉀肥出口國。盡管糧食價格已經從2022年的二季度峰值回落,但與過去五年平均值相比仍處于高位。戰爭升級隨時可能會扭轉人們對2023年和2024年糧食價格的預期。此外,盡管黑海谷物出口協議目前仍在持續,但仍有隨時中斷的風險。
從農業投入成本來看,能源是糧食生產的關鍵投入,既有直接渠道,例如燃料等,也有間接渠道,例如化肥、農藥、電力等。特別是2022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歐洲一些化肥生產廠臨時關閉了生產設施,盡管目前在恢復中,但如果2023年能源價格再次上漲,糧食價格可能將面臨顯著上漲壓力。
從氣候因素來看,2023年拉尼娜事件″三重奏″。根據科學家預測,北半球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期間發生的概率為75%。拉尼娜事件可能會在非洲、南美洲造成干旱,在澳大利亞和東南亞造成強降雨和洪水,不過可能會改善其它地區的作物生長條件。從歷史上看,拉尼娜事件對農業造成的沖擊比厄爾尼諾事件更溫和但更復雜。
從貿易看,在疫情和俄烏沖突發生后,貿易在糧食價格走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一些國家實施了糧食出口禁令,2022年和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實施的限制相當。2023年,如果出現意外,為控制國內糧食價格,出口禁令仍將會再次出現。
從生物燃料來看,與食品競爭將會加劇。無論是經濟發達的美國,還是新興市場的經濟體如巴西,生物燃料的份額一直在增長。鑒于近兩年能源價格波動和供應中斷,預計生物燃料生產與食品競爭糧食將會加劇,生物燃料的產量增長或將超出預期。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2023年,全球糧食價格重心將有望下移,但這種推測都是基于當前現狀和理想模式下的結果。而目前的環境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全球糧食價格前景也面臨多重風險。
當然,很多人認為國內糧價和國際糧價沒有關系,其實如果仔細研究和分析國際、國內糧價走勢,你會發現,基本上國內與國際糧價同頻共振,唯一的區別是上漲和下跌相較于國際市場,在某些時候國內相對有些滯后。因此,國際糧價走勢同樣適用國內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