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受俄烏沖突、國際通脹、極端天氣、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價格震蕩上揚,除大米價格下降外,其余品種價格均上升。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判斷,預計2023年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幅度將會收窄,總體水平將略高于2022年。
2022年國際糧價大幅上揚
2022年,俄烏沖突、國際通脹、極端天氣和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等因素嚴重影響了國際供應鏈,推高全球糧食價格。俄烏沖突后,國際小麥價格連續4個月保持上行,且創下從年初到歷史高點1363.5美分/蒲式耳80%的巨大漲幅。玉米、大豆亦是如此,上漲幅度分別達40%和32%。小麥、大豆、玉米價格上升至10年新高。下半年,全球糧食庫存充足且供應不斷向好,疊加經濟衰退預期的影響,各糧食品種價格近乎回至年初水平。
2022年國際糧食價格大起大落,全年呈“漲-跌-平”的倒V型走勢。前5個月,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豆油價格均有較大程度上升,6、7月份有所下降,并在隨后月份中高位震蕩運行。具體來看,棕櫚油價格漲幅近200%,小麥、豆油價格漲幅超過20%,玉米、大豆、豆粕、油菜籽價格漲幅超過10%,大米價格下跌。
糧食市場,小麥、玉米價格水平高于上年,大米普遍低于上年。美國硬麥現貨、芝加哥交易所軟紅冬麥期貨全年平均價格分別為417美元/噸、332美元/噸,分別比上年大幅上升40%和29.1%;美國玉米現貨、芝加哥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分別為275美元/噸、274美元/噸,分別上升20.4%、18.6%。芝加哥糙米期貨價格為364美元/噸,下降24%。泰國破碎率5%大米出口價格為421美元/噸,下降5.5%;越南大米416美元/噸,下降9%。
油料油脂市場,大豆、豆油、豆粕、油菜籽價格水平高于上年,棕櫚油價格水平明顯高于上年。芝加哥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為570美元/噸,比上年上漲12.9%;美國大豆現貨價格為559美元/噸,上漲13.2%;巴西馬德里亞角港口大豆FOB價為566美元/噸,上漲16.6%。美國市場豆油期貨價格為71.2美分/磅,上漲22.8%;美國豆粕期貨價格為442美元/短噸,上升15.7%。ICE油菜籽期貨價格為974加元/噸,上漲12.5%。馬來西亞棕櫚油現貨價格為5090美元/噸,上漲196.1%,上半年棕櫚油價格漲至近10年來高位,主要是由主產國的出口政策及國際金融環境所致,6月份美國加息幅度較大,且后續繼續加息的預期強烈,大宗商品市場普遍回落,棕櫚油市場承壓下行。
2023年國際糧價或將先弱后強
展望2023年,疫情以及西方國家的貨幣政策影響仍可能持續,疊加地緣政治沖擊,導致目前市場普遍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下行甚至衰退。但筆者認為,2023年美國央行加息、俄烏沖突對全球糧食市場的影響將有所減弱,糧食市場將逐步回歸供求因素主導價格,國際糧食價格先弱后強。
全球經濟增速預計下滑,部分糧食品種需求增速放緩。2021年全球GDP高達6%左右,2022年僅為2%左右,2023年對通脹的治理仍然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最主要挑戰,貨幣政策外溢效應依然存在,全球經濟復蘇受到拖累,預計對一季度的沖擊較大,抑制全球糧食價格。結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機構的預測,普遍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2.5%左右,增速處于低位。2022年我國經濟增速為3.3%左右,伴隨著疫情影響消退、消費反彈,以及房地產投資和涉房消費,有望拉動經濟增長。據高盛等機構預測,2023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約為5.1%。
美國通脹見頂,美聯儲加息影響減弱,糧食價格有望回歸,受供需基本面主導。2022年,美元走勢強勁,對包括糧食在內的商品市場構成一定壓力。近兩個月,美國通脹回落超出預期,美國CPI、核心CPI及PCE三項指標均處于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放緩加息步伐。放松加息對大宗商品價格有一定利多支持,但歐美經濟衰退對大宗商品需求會形成較為明顯的沖擊,由于中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處于不同的經濟周期中,因此2023年中國消費恢復對全球消費增長顯得尤為重要。
俄烏沖突影響逐漸減弱。2022年7月下旬,多方達成黑海糧食出口協議,確保烏克蘭糧食產品順利出口。據統計,自7月底協議以來,烏克蘭通過三個黑海港口出口1580萬噸農產品,該協議從11月18日起延長了120天。另外,俄羅斯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1日,俄糧食收獲量為1.562億噸,其中小麥收獲1.053億噸,上年這一數據僅為7900萬噸。黑海糧食協議簽訂和延長,以及俄羅斯糧食豐收,緩解了全球糧食市場結構性供給問題,隨著供應增加,主要糧食出口國可能會放松對糧食出口的限制。但俄烏沖突對烏克蘭糧食生產帶來的減產難以修復。2023年,地區沖突、貿易限制等狀況能否緩解仍將影響全球糧食供應。
全球糧食供需總體緊平衡,庫存水平較高。農產品價格的變化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2023年全球糧食產量和需求量總體均將有所減少,產需關系繼續保持緊平衡,庫存水平較高。美國農業部2022年12月供需報告預計,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麥、大豆增產,玉米、大米均有不同程度減產,全球糧食總產量為27.37億噸,比上年度減少2.13%;需求量為27.7億噸,減少1.26%,當年糧食產量低于需求量3250萬噸,供需缺口將推升價格。同時,該年度全球糧食期末庫存有所下降,預計期末庫存下降4.09%,至7.6億噸;庫存消費比達到27.4%,與上年度基本持平,大幅高于國際公認的17%的安全線水平,將對國際糧價產生壓制。
國際原油價格將下行。2022年,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油氣制裁持續加碼,俄羅斯也出臺了反制裁措施,地緣政治沖突仍在持續,但隨著全球多家央行大幅加息,市場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加劇。能源分析機構預計,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仍將保持增長,但油價將低于2022年的平均水平。原油價格下降會通過降低運輸成本和減少生物能源產業需求兩方面的作用,平抑國際糧食價格波動。
氣候變化仍是影響糧食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從當前天氣推演,2023年氣候因素的影響仍然不小。美國、阿根廷當前正遭遇極端天氣,威脅糧食生產。2022年12月中旬,一場大型的冬季風暴席卷美國,小麥產區零華氏度以下的低溫引起人們對減產的擔憂。對于2023年2~3月的天氣,市場預期也并不樂觀,預計3月份還會有持續的寒冷天氣出現,2023年美國低溫天氣需持續關注。
2023年糧價總水平或高于上年
綜合來看,筆者預計2023年國際糧價將區間震蕩,整體將呈現先弱后強的走勢,總體水平略高于2022年。
小麥市場
從供需層面看,本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繼續小幅增長,供需缺口有所縮小,庫存水平繼續下降。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計略增0.16%,達到7.81億噸,本年度缺口894萬噸,而上年度缺口1407萬噸;期末庫存連續第三年下降,本年度下降3.24%,至2.67億噸;庫存消費比33.9%,比上年度下降1個百分點,但仍高于23%~26%的安全線。
目前,美國的冬小麥作物生產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全球小麥庫存仍然緊張,主要出口國庫存降至10年來最低水平。總體看,2023年小麥價格將繼續上行,總體水平將高于2022年。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023年度美國農場小麥收購價為910美分/蒲式耳,比上年度上漲19.3%。
玉米市場
從供需層面看,2023年玉米產量預期下降,產需缺口將擴大。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產量預期下降4.5%,至11.62億噸,本年度需求量11.71億噸;全球玉米產需缺口再度擴大,達869萬噸;全球玉米期末庫存減少2.83%,至2.98億噸;庫存消費比預期降低至25.5%,但仍明顯高于15%的安全線。
地緣政治沖突和極端天氣等意外事件,促成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供應緊缺格局,預計價格維持高位震蕩運行,但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制約了玉米市場的上漲空間。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023年度美國農場玉米收購價為670美分/蒲式耳,比上年度上漲11.7%。
大米市場
從供需層面看,2023年大米產量有所下降,庫存消費比降至較低水平。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2022/2023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預計下降2.3%,至5.03億噸;需求量5.17億噸,減少0.7%;全球大米庫存已連續三年下降,期末庫存下降7.5%,至1.69億噸;庫存消費比32.6%,比上年度下降2.4個百分點,為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
2022年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頒布出口禁令,國際大米價格悉數上漲。總體預計,2023年國際大米市場將震蕩上行。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023年度美國農場大米收購價為19美元/英擔,比上年度上漲18%。
大豆市場
從基本面看,本年度全球大豆產量明顯提升,全球大豆供應偏緊格局將得到緩解,大豆價格重心將逐步下移。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預計2022/2023年度大豆產量大幅提高10%,至3.91億噸;需求量3.81億噸,供需過剩1030萬噸,而上年度缺口為777萬噸;期末庫存提高7.45%,至1.03億噸;庫存消費比27%,與上年度基本持平。
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023年度美國農場大豆收購價為1400美分/蒲式耳,比上年度上漲5.26%;豆油價格為68美分/磅,下降6.82%;豆粕價格為410美元/短噸,下降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