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23-06-28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諸多行業媒體針對不同的企業樣本進行研究和解讀。針對選取不同樣本數量和企業樣本,可能得出的結果會存在細微的差別。因此,Agropages選擇的研究對象集中在42家在三大證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和北京)成功上市的農藥企業。
42家上市農藥企業名錄(圖1)
來源:世界農化網
在過去的兩個月的時間里,許多行業媒體已經針對諸多上市企業上年度的營收情況、利潤等多方面維度進行過解讀。因此,Agropages不在這方面過多的進行分析和解讀,僅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在營收方面來看,這42家農藥上市企業可以根據營收分成3檔,分別是第一檔營收超過百億的8家農藥企業;第二檔營收超過10億不足百億的23家農藥企業;最后一檔便是營收不足10億的11家農藥企業。
營收排序是符合正態分布的,我們可以看出,農藥行業介入的群體非常多,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也很多,因此便很難出現寡頭、壟斷的企業,與此同時這些群體大部分企業都處于中間位。在農藥行業中,原藥產業所需要的投入金額高,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因此,國內農藥企業營收前21名多數為農藥原藥企業;而農藥制劑產業投資進入門檻和金額,均低于原藥產業,所以我國農藥制劑市場集中度分散。反應到營收數據上來看,在營收不足10億的11家農藥企業中,有5家是制劑企業;在成功上市的42家的農藥企業中,制劑企業也僅有6家,換言之,83%的制劑企業是營收不足10億。
相對于原藥企業來說,制劑企業營收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可以發現制劑企業嘗試著積極轉型,諾普信除了制劑業務以外,還新增現代特色生鮮消費業務;美邦藥業建設自產自銷的原藥和肥料項目;而綠亨科技是將農藥、種子和肥料三者都融入進公司的業務當中,從公司營收構成來看,種子業務占據企業營收的一大部分。
42家上市農藥企業營收一覽(圖2)
來源:各企業年報
毛利率對企業的意義在于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評估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追蹤企業的經營狀況。簡單來說,企業營收、利潤并不能真正反應出企業在這一財年的真實競爭力,而毛利率卻可以。
在毛利率方面來看,這42家農藥上市企業可以根據產品毛利率分成5檔,分別是第一檔毛利率超過40%的7家農藥企業;第二檔毛利率超過30%的8家農藥企業;第三檔毛利率超過20%的18家農藥企業;第四檔毛利率超過10%的6家農藥企業;最后一檔毛利率低于10%的3家農藥企業。
通過毛利率的分布排序加上結合前面的營收可以發現三個有意思的現象。第一,在營收排名較靠后的11家企業中,有6家企業的毛利率能排進前10名,這些企業在未來是可能創造較高營收的;第二,同樣是制劑企業,營收靠后,但是美邦藥業和綠亨科技在毛利率上表現十分搶眼,分列前兩位,而東寶股份和綠邦作物在產品競爭力上,還有待加強;第三,營收超過百億的8家企業,他們的毛利率沒有一家進入前10,排名最高的是興發股份,排名第11。
42家上市農藥企業毛利率一覽(圖3)
來源:各企業年報
企業的經營活動一般可以簡單的分成研發、生產、銷售三個部分,研發提高產品優勢,生產提供銷售產品保障,銷售營收反哺產品迭代,農藥企業也并不例外。根據目前的農藥經營模式,基本可以分成3類企業,分別是創制型、仿制型和制劑型。但是3類企業并沒有明確的邊界,即一家農藥企業既能算是創制型也能算仿制型企業。
目前我國農藥品種主要以仿制藥為主,一般認為,創制型企業的科研投入高于仿制型企業,高于制劑型企業。
42家上市農藥企業研發費用一覽(圖4)
來源:各企業年報
但是從研發比率上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多數農藥企業是比較愿意將營業收入的2%-5%,拿來做科研費用。其中,營收排名最后的三家農藥企業,卻貢獻超過10%的研發比率,也側面說明這些企業已經意識到科技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42家上市農藥企業研發投入比率一覽(圖5)
來源:各企業年報
在企業的年報中間,有三張表很重要,它們分別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庫存就是在資產負債中,歸屬于資產的類目。某種程度上,庫存的增加會使公司資產的上升,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
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過高意味著企業償債能力相對較弱,可能會面臨違約或破產等風險。所以,報表上體現的資產負債率下降可能會造成忽視庫存上升所帶來的潛在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國內農藥企業的運營和供應之間的關系也正不斷優化,在農藥產業供應鏈管理中有一項不可忽視的環節,那就是庫存管理,需要農藥企業管理人員保持極高的重視程度和敏銳度。
事實上,農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能否具備高效科學的庫存管理能力是與同類型企業競爭過程中有效的競爭武器,能夠充分體現企業的整體競爭水平。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實現高效的物流管理,提高庫存周轉率,減少庫存對資金的占用,從而降低產品成本,已成為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從下圖上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觀察樣本中的42家企業中,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企業庫存是在下降的。而增加庫存的企業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庫存漲幅大于30%。這方面可以明顯感受到,多數中國的上市農藥企業在2023年將會面臨到的庫存壓力。庫存壓力所帶來的市場沖擊是所有企業都要承受的。
42家上市農藥企業庫存金額一覽(圖6)
來源:各企業年報
上圖的庫存金額,沒有排除掉一些重心在開發國際市場的企業,如潤豐股份和安道麥企業;也沒有排除掉像湖南海利和新安股份這樣的企業,屬于鋰電池部分或者是硅基材料方面的庫存。
就在半個月前,尚普咨詢集團對2023年中國農藥的市場規模做出預測。中國農藥市場規模在2010-2022年間從2010年的180.6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29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5%。預計2023年底將達到320億元。
2022年中國農藥產量約為25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38.5%;出口量為140萬噸,占全球總出口量的28.9%。中國主要出口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其中除草劑出口量最大,占出口總量的55.5%。預計2023年,中國農藥市場將受益于國內外需求增加、國家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等因素,農藥產量和出口量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鑒于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整和限制,2023年中國農藥的產量與2022年的變化幅度不會太大。假定按照2022年的比例,約有50%的產品遠銷海外,那么42家上市農藥企業的國內消耗的庫存金額也需要206億元左右。
眾所周知,良好的庫存管理不僅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也是企業保持持續高效運行的關鍵因素。高效的庫存周轉次數是企業管理能力的體現也是企業流動資金的保證之一。它可以衡量企業存貨的流動性和利用效率。
通過不斷地監控和分析庫存周轉率,企業管理者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貨積壓、資金占用等問題,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競爭力。
庫存周轉率在同行業內較高,表明企業能夠快速地將存貨變現,提高經營效益。相反,庫存周轉率在同行業內較低,則表明企業存在較大的資金占用成本和庫存成本,經營效益較低。因此,企業想要提高庫存周轉率,就務必對供應鏈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程序進行優化,已達到控制庫存水平,減少庫存成本和資金占用成本的目的。
但是庫存周轉次數是具有迷惑性。
42家上市農藥企業庫存周轉次數一覽(圖7)
來源:各企業年報
從上圖7中也不能看出,超過50%的企業都提高他們周轉次數,更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將庫存周轉的天數縮短10天以上。但是否意味著這些企業已經做好庫存壓力的減負了呢?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庫存周轉次數的相對滯后性。財務數據中的庫存指標不能提前對行業市場經濟周期進行拐點預判,也無法主導行業市場經濟走勢。但庫存指標的運行對行業市場經濟周期和產品價格的展望同樣具有一定意義,具體表現在庫存指標迎來拐點后進入新趨勢的前半段,行業市場環境和產品價格周期將處于同向發展的階段,在短期內均不會出現趨勢扭轉的現象。
5月16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發布了2023全國農藥行業銷售TOP100名單,安道麥股份有限公司以337.69億元的銷售額摘得桂冠,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額達155.55億元,位列第二,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額達144.6億元,位列第三。
安道麥庫存明細(圖8)
來源:各企業年報
安道麥作為去年中國農藥市場的行業龍頭,我們可以從上圖發現,安道麥庫存增加主要是集中在終端市場的產品中,并且在產品的庫存額也增加接近1倍。
安道麥自己判斷,綜合來看,2022年全年植保需求保持強勁,農民有能力接受植保產品價格的上調。2023年開年以來,部分地區植保產品渠道庫存高于平均水平的現象,有可能拖累近期需求。消費者與專業解決方案業務因渠道庫存積高與降價預期增速放緩。
總而言之,渠道內庫存的積累有可能拖累上半年的需求,預計影響將持續至存量被市場完全消化。
揚農化工庫存明細(圖9)
來源:各企業年報
揚農化工的情況和安道麥類似,終端庫存商品的庫存大幅度上升,是導致揚農化工的庫存金額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中,原藥產品的庫存量達到10,860.79噸,相比于2021年度,原藥產品的庫存增長92.22%。
揚農化工年報中有一句話值得引起注意,″此外,中西部新建產能進入投產期,產能釋放,競爭激烈,下半年加之海外市場渠道庫存較多,多數品種價格高位回落。″中西部的新建產能已經進入了投產期,結合目前市場多數企業都是高庫存的情況。企業之間的庫存壓力將會是巨大的。
潤豐股份庫存明細(圖10)
來源:各企業年報
潤豐股份相比于安道麥和揚農化工來說,能夠較為穩定的控制庫存。但是單看″庫存商品″此項,潤豐股份的庫存數量也是上升的。
潤豐股份的判斷,2022年三季度后出現明顯的階段性的供大于求,作物保護品價格整體開始下行,而這種價格下行更加導致市場端采購的猶豫、延遲及去庫存,這更加加劇了階段性的供應過剩,致使作物保護品價格整體持續下行且下行幅度不低。
2021年四季度的能耗雙控帶來的價格飆漲,全球主要市場端對于供應的擔憂導致的恐慌加量采購一直延續到2022年的三季度。這就是為什么多數企業的庫存數極高的原因。
2022年的高景氣度卻并未延續到2023年,至少沒有延續到一季度。在2023年一季度公開的財報數據也能看到,這些農藥上市企業實現營收和凈利雙增的寥寥無幾,企業的庫存仍然在持續增加,部分原藥產品價格開始出現倒掛局面,企業紛紛采取降產量、降價、停車、出庫存來應對。
過去2-3年的時間,因為物流和疫情等因素,造就的農藥原材料價格和庫存持續走高,大多數主要商品的全球庫存水平仍然處于歷史高位。目前中國農藥企業的格局相對穩定,但是農藥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去產能、供給側改革和國家政策法規的限制,都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庫存壓力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