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1-28
2010年年初轟動全國的“毒豇豆”事件使全國人民對于農藥行業的關注達到了近年來的頂峰,農藥行業的亂象也進入國家決策層眼中。2010年9月19日,《農藥產業政策》發布,確定了我國未來10年農藥行業發展規劃:規模化發展成為主題,上市、兼并重組將常態化。與此同時,農藥經銷政策卻受農藥殘留之累和供銷社系統逆襲影響,使民營農藥經銷商處在一個合法卻不被相關部門認可的尷尬境地,連掛靠這個基本已經被淡忘的詞匯都重新被翻了出來,農藥經銷市場面臨著可能國進民無的狀況。
總結企業、市場、銷售和營銷,通過下面幾個關鍵詞,可以體現出2010年農藥市場發展狀況,也有助于業內人士對2011年的農藥市場情況做出一個大致的預測。
量升價跌
2010年,農藥產量持續增長,據有關數據統計已超過226.2萬噸,出口量在55萬噸左右,使用量為30萬噸(折百計)。雖然農藥產量持續增長,但需求和價格穩中有降。市場環境呈如下變化:一是產能過剩,惡性的價格戰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二是節能減排、環保要求提高增加企業成本;三是人民幣升值,增加出口業務的難度;四是極端氣候頻發對病蟲草害發生趨勢難以預測,流通渠道庫存增多;五是國際巨頭攜帶優質高效品種紛紛搶灘國內市場。
殺蟲劑方面產能過剩,且2010年用量呈現減少態勢。主要原因一是2009年的冰凍災害破壞了害蟲的生長周期,造成了國內生態變化,蟲害發生為小年。二是由于高效、長效殺蟲劑的廣泛使用,蟲害暴發的機會減少。據基層植保人員反映,2010年殺蟲劑市場消費量比往年約減少三成,尤其是水稻用殺蟲劑使用量更是大減。總體趨勢是傳統殺蟲劑使用量減少,替代品種需求上升。
除草劑方面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11月我國除草劑原藥累計產量為993660.43噸,累計產量同比增長34.8%。統計數據還顯示,我國除草劑原藥生產企業分布在21個省(區、市)。其中除草劑原藥產量最大的省為山東,去年1~11月累計產量為275531.36噸;其次為江蘇,去年1~11月累計產量為239343.22噸。近年來,我國化學除草劑面積以每年3000萬畝次的速度遞增,目前已達0.60億公頃以上。農藥市場中先后有100多個除草劑品種投入使用,使用面積前20位的產品占到全國農田化學除草總面積的75%左右。2010年,一些大型品種如甲草胺、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氟樂靈、殺草丹等銷售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大幅增長的則多為新產品。值得注意的是草甘膦,2010年新審批通過的草甘膦產能達13.6萬噸,使2010年總產能達到了116.6萬噸--與此同時,2009年全球的草甘膦需求量不過60萬~80萬噸,雖然歐盟在2010年取消了對華草甘膦反傾銷措施,但生產銷售形勢依然無法樂觀,甘氨酸路線草甘膦的物料成本由上半年的2萬元/噸漲到2.2萬元/噸,而售價在2.3萬元左右,多數生產企業虧損。
殺菌劑方面,2010年使用量繼續增多,呈上升趨勢。廣譜殺菌劑多菌靈是國內需求量在1萬噸以上的熱點品種,2010年內需和出口量增多,原材料漲價后原藥價格從25000 元/噸漲至34000元/噸,漲幅達36%。一些新型的高效藥劑如滅病威(多菌靈與硫磺復配而成)、乙蒜素(又名抗菌劑402)、醚菌酯等在防治稻瘟病中需求量上升。防治小麥條銹病的三唑酮、戊唑醇等品種的需求增加,價格均有10%的漲幅。一些進口殺菌劑如唑類、酯類需求量增大,高端進口品種銀法利、安泰生、愛苗等因價格比較穩定,市場銷售量達20%以上。
掛靠
2010年,廣東陽山、茂名、韶關、肇慶、陽江等多地經銷商反映,工商部門或以之前發放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違背《農藥管理條例》規定,不給年審,需重新掛靠供銷社或者農業“三站”;或責令不允許經營農藥產品;或要求交納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