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1-25
專家建議:開拓下游銷售渠道,加強國際間廣泛合作
不久前,歐盟發布官方公告,正式終止對我草甘膦實施反傾銷措施,我國草甘膦企業恢復正常對歐出口。2011年,我國農藥行業仍然面臨日益頻繁、形式多樣的非貿易壁壘,出口受阻成為主要的不確定因素,已經影響國內眾多企業產能的釋放和正常的發展。專家建議,國內企業應該大力開拓下游的銷售渠道,與國際大公司加強合作,樹立品牌。
記者從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獲悉,隨著我國農藥出口量連年高速增長,發達國家不斷設置一系列的非貿易壁壘,如農藥殘留標準、農藥產品技術標準和反傾銷調查等,我國農藥出口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有關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農藥在發達國家市場占有率還不足10%,我國第一大農藥出口品種草甘膦先后遭遇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歐盟等國家的反傾銷調查,去年3月又遭遇美國的反傾銷調查。
據了解,國外甚至還采取專項行動,如利用媒體輿論宣傳、設置企業健康安全壁壘等,詆毀、抵制我國農藥產品出口,這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的另一種反傾銷形式。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叔寶介紹,眼下,跨國公司的發展戰略已經作出了重大調整,它們正充分利用全球資源,重新定位、配置公司內部資源。同時,出于環保、生產成本等原因,他們采取掌握科研開發和市場營銷手段,而在其他國家生產和采購原藥的方式。“國外公司發展靠研發驅動,而且,專利產品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擴大,我國農藥企業在技術競爭力上尚不足以抗衡,銷售驅動的發展模式還會存在一段時期,企業應該大力開拓下游銷售渠道。”孫叔寶認為。
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認為,農藥企業應該加快國際化發展進程,加強與國際大公司的合作,在主要的目標市場建立銷售網絡,實現產品的本地化生產。同時,實施以市場引導生產的營銷方針,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引導用戶消費為目標,構建國內外市場營銷體系,探索和創新新的市場營銷模式。
中國與東盟國家建立的自貿區經過一年的發展,已呈現出良性互動勢頭,發揮這個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的作用,開拓農藥產品銷售渠道,無疑會為今年我國農藥出口增添發展動力。
加強樹立國產品牌也需要加快進行。目前,有農業生產的國家就有中國農藥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也凸顯出一個劣勢:國內產品在國際市場還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為改變這一局面,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擴大在全球農藥高端市場中的份額,增強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農藥行業的重點任務之一。
同時,我國從事農藥出口企業與農藥生產企業一樣,規模小而分散,生產企業與外貿企業沒有形成整體合力,同一種產品,外貿企業多家詢價,造成生產企業間競相降價,形成惡性競爭。這是難以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品牌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