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期:2021-12-22
近日,江蘇仁信作物保護技術有限公司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共同建設“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仁信生物農藥產業研究院”。據悉,江蘇仁信作物保護技術有限公司已買斷江蘇省農科院部分生物農藥專利,為了促進成果“落地生根”,該研究院將按照“企業出題、研究院解題”的思路,開展生物農藥的研發和市場推廣。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有益生物的活體或其代謝產物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一直以來,江蘇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劉鳳權研究團隊主要致力于溶桿菌和芽孢桿菌兩類生防細菌的研發。其中,溶桿菌是目前尚未完全研究開發的新的生防細菌。團隊從產酶溶桿菌中分離出了最具開發前景的抗菌活性物質熱穩定抗真菌因子(HSAF)。同時,開發了基于HSAF的生防產品2種(凝膠劑和水劑),并在12個省的20個縣示范應用1萬余畝,對梨樹腐爛病、黑星病等真菌病害的防效達到75%以上,與化學農藥防效相當。目前,相關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
針對芽孢桿菌,2014年以來,劉鳳權研究團隊從不同生境中篩選到多株具有應用開發前景的芽孢桿菌,高地芽孢桿菌ST15就是其中之一,該菌株對水稻黃單胞病菌(水稻白葉枯病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具有特異的拮抗作用。水稻白葉枯病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在我國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和長江流域,2015年以來,年發生面積600萬~1000萬畝,對水稻安全、優質生產構成嚴重威脅。高地芽孢桿菌ST15對這兩種水稻細菌病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根據田間生產試驗,連續施藥兩次,防效可達60%,與化學農藥相當或相近,并能夠促進水稻生長和提高水稻幼苗的耐旱能力,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學農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食品和生態環境安全,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今年,相關成果“一種拮抗水稻黃單胞菌的高地芽孢桿菌ST15及其應用”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目前也已申報了國際PCT專利。
據介紹,為了加快這些成果“落地生根”,研究院將按照“企業出題、研究院解題”的思路,將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集生物農藥產品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和社會化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研發機構。將開展高地芽孢桿菌ST15的研發、登記,協助企業開展產品的市場銷售和推廣應用;協助企業進行生物農藥生產基地改造和建設,布局生物農藥產品生產線;按照企業和市場需求,研發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其他生物農藥產品等。
《“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對病蟲害綠色防控的要求,因此,尋求生物農藥等綠色產品的研發生產也成了傳統農藥企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江蘇仁信作物保護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車鈜表示,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在生物農藥研發方面擁有較強實力,近年來已研發并登記了多個生物農藥新產品,正在研發的溶桿菌和芽孢桿菌等生防細菌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相信研究院的成立不僅能促進植保所科技成果的轉化,也能推進公司在生物農藥研發、生產和應用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培養更多的生物農藥產業技術人員,擴大產品市場,全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
根據研究預計,全球生物農藥行業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將保持10%的年復合增長率,至2025年,產值將達到80億美元以上。江蘇省農科院副院長黃俊表示,當前我國農業正向高質量方向邁進、向綠色低碳轉型,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安全的日益關注給生物農藥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