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日期:2021-04-02
近日,中農聯合方表示,將開啟登陸資本市場前的申購工作。據了解,中農聯合隸屬于供銷總社,一直專注于生產“高效低毒、生態安全”的農藥產品。自經過多年技術研發、工藝優化和渠道建設,始終致力于“做中國農化領域的典范”,當前已成功構建了安全、環保、健康、質量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并具備了“中間體+原藥+制劑”完整產業鏈優勢。
農藥行業處于穩定上升通道
原藥制劑一體化形成產業鏈協同優勢
眾所周知,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對防蟲治病、促進糧食和農業穩產、高產至關重要。伴隨著未來城市化及工業化發展導致的耕地面積減少,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消費升級、生物能源等因素又促使糧食需求不斷增加,實現農業的增產離不開農藥、化肥和先進種植技術的推廣,長遠來看,農藥行業處于穩定的上升通道。
同時,伴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政策引導、新《農藥管理條例》實施,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勢必將成為我國農藥行業的主導力量,其中,產業鏈越長的農化企業,其盈利能力和競爭力越強,未來越能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據了解,中農聯合主要產品有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噠螨靈等環保、高效、低毒農藥原藥和中間體,以及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農藥制劑產品。具體到份額上,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到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中農聯合原藥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91%、66.71%、63.66%和52.30%,制劑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了29.65%、29.19、32.68%和40.70%。可以看到,中農聯合已經逐漸成為原藥制劑一體化企業,具備了產業鏈協同優勢。對此,中農聯合表示,一方面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原藥業務的質量與成本優勢,提高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充分發揮制劑業務的品牌和渠道優勢,拓展盈利空間,在行業競爭中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研發實力構建品牌優勢
“國內+國外”齊發力 渠道優勢凸顯
未來我國農化行業整合速度加快,為了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擴大市場份額,中農聯合始終秉持“貼近客戶、注重差異、自主產權、精品意識”的技術理念,堅持自主研發,技術研發投入和產品儲備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公司已獲得39項發明專利,并先后參與啶蟲脒可溶粉劑、烯啶蟲胺原藥等14個行業標準的制定,且先后承擔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更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創制產品“氟醚菌酰胺”,該產品的創制與應用還被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評定為“第十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農藥創新貢獻獎”一等獎。據此,中農聯合相對于可比公司的毛利率水平相對偏高,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到2019年其毛利率年均接近40%,較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年均高了近8%。
另外,隨著人類社會對環境生態保護意識、食品安全意識的日益強化,環保、高效、低毒、低用量甚至超低用量的農藥品種逐漸取代常規農藥。而新煙堿類殺蟲劑屬高效、低毒、低殘留產品,據了解,中農聯合生產的殺蟲類農藥原藥主要為新煙堿類殺蟲劑,在新煙堿類殺蟲劑原藥制造領域已樹立起了良好的市場品牌,其中,吡蟲啉、啶蟲脒等原藥產品憑借質量與成本優勢,已逐漸進入到了東南亞、南亞、中東、歐美、非洲等主要農藥市場,未來,中農聯合擬逐漸通過設立境外子公司等方式開展自主登記。
與此同時,中農聯合還自創了“焦點營銷”服務模式,以“省心省力、增產增收”為服務目標,引導農民科學種田,因此獲評為“第十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最佳營銷案例”。隨著擴展力度的提升,截至目前,中農聯合已成功建立了覆蓋國內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基于此,中農聯合境內銷售收入順勢實現了持續增長,據招股書披露,其2020年上半年境內銷售收入占比已達75.96%。
對此,中農聯合表示,未來 3-5 年內將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以及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加快新產品的開發步伐,拓寬公司產品線,在進一步做大做強國內市場的同時,加強國際市場拓展力度,做到內外兼顧并舉發展。
借助本次上市,中農聯合擬募資投于年產3300噸殺蟲劑原藥項目、10000t/a二氯五氯甲基吡啶和5000t/a啶蟲脒原藥建設項目,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公司的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和整體競爭力,最終實現產品銷量和盈利的持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