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6-03-09
中國企業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交易,中國化工集團收購農化與種子巨頭先正達的正式要約將于3月23日啟動。這筆斥資430億美元(約合2817億元人民幣)的海外收購,昭示了中國意在提高國內農業生產水平的雄心。
3月8日,中國化工子公司CNAC Saturn(NL)B.V.發布了瑞士公開要約收購書。若無延期,要約的初始有限期至5月23日。
公開收購要約的初始有效期為40個交易日。在要約條件全部成立(包括取得所有監管機構批準)之前,可能續期一次或數次,每次續期不超過40個交易日,交易預計于今年年底完成。
本次公開要約收購書顯示,先正達的分手費從最初的15億美元(約合98億元人民幣)削減到8.48億美元(約合55億元人民幣),如果先正達違反交易協議,或出現重回競價情況時需向中國化工支付的賠償金。但中國化工在與瑞士收購委員會磋商后,同意降低相當于收購價3.5%的15億美元的初始費用。
另一方面,中國化工30億美元(約合195億元人民幣)的反向分手費卻保持不變。如果該交易最終未能獲得監管的審查通過而導致交易失敗,中國化工則需要支付給先正達30億美元的賠償金,相當于收購價的7%。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指出,分手費的變動表明,如果先正達未能出讓超過26.8億美元(約合174億元人民幣)或20%的銷售額來解決反壟斷和美國的監管問題,或是中國化工對用于解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相關問題的超過15.4億美元(約合1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失去控制,中國化工將不得不向先正達支付30億美元的反向分手費。
中國化工2月3日宣布,以465美元/股現金的要約價格,加一筆以交割為條件、在交割之前支付的每股5瑞郎特別股息的價格,收購先正達100%發行在外股本。
“在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小規模農戶很多,農業的生產效率也較低。我們應該能夠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先正達首席運營官Davor Pisk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說道。
先正達是目前全球農藥市場中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公司,也是主導轉基因作物生產的屈指可數的幾家非中資公司之一。
2000年,阿斯特拉捷利康的農化業務--捷利康農化公司,以及諾華的作物保護和種子業務分別從原公司中獨立出來,合并組建了全球農化行業的領頭企業--先正達。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財年,先正達的農藥銷售額達113.8億美元(約合740億元人民幣),占市場份額的20%,另實現種子業務銷售額31.6億美元(約合206億元人民幣)。
本次公開要約收購書稱,中國化工已為收購計劃爭取到全部融資,其中部分借款將被中國化工集團或外部投資者的權益資金代替。
2月28日,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化工正為這項巨額收購交易向銀行尋求350億美元(約合227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這可能創下中國企業收購融資的最高紀錄。總部位于北京的中國化工聘請中信銀行國際安排150億美元(約合97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這些貸款將由中國化工全額擔保。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表示,中信銀行國際安排的150億美元可能在亞洲采取銀團貸款的形式,目前正在敲定最后條款。除此之外,2月25日的一封郵件顯示另一項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億元)的貸款正在召集銀行會議商談中,這些貸款對先正達有追索權,而中國化工不提供擔保。
先正達董事會在報告中表示,擬議交易符合先正達和其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最佳利益,中國化工的出價是公平且適當的,因此董事會一致建議先正達股東接受要約。
來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