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2-12-20
據印度工商聯合會(ASSOCHAM)分析預測,印度種子產業很可能從目前的700億盧比,以15%左右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增長到2015年的1070億盧比。全球種子產業也可能從目前的約600億美元,到2015年超過700億美元。此外,報告“印度種子行業的未來”中預測,印度種子的生產水平也可能從目前的約4千萬公擔(100公斤/公擔),增長到2015年的約6300萬擔。
據ASSOCHAM分析,有限的農業用地,糧食作物的用途各異導致農作物價格上漲,提高產量確保印度食品的安全性是目前印度的當務之急,印度政府通過發放補貼鼓勵農民使用高產品種以提高生產率,以及其他多重因素驅動了印度種子行業的增長。同時,要獲得更快的增長,種子公司必須強有力的說服農民放棄傳統的種子選擇高產雜交種子,這些種子可以幫助農民獲得較高的收益率,使得其產品價格更高,收入與原來相比有望增長三倍。此外,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PP),再加上強有力的監管框架和合作研究是確保種子行業平穩增長的關鍵措施。
據悉,在印度,用于規模化生產的種子銷售額約在325億盧比,占印度種子產業大約一半的市場份額,而剩余部分來自零散的土地生產,這些邊緣化生產的農民占印度所有土地所有者的60%,由于高質量的種子成本通常較高,他們比較傾向于選擇更為便宜的種子。而哈里亞納邦,古吉拉特邦,安得拉邦,比哈爾邦,卡納塔克邦,中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旁遮普邦,泰米爾納德邦,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是印度主要的商業種子生產地區。
目前,棉花,玉米,珍珠小米,芥菜和油菜,水稻,高粱,向日葵和蔬菜雜交種子已經獲得印度農民的接受和認可,而這種趨勢正造就私營種子公司收入構成的顯著變化。棉花擁有約20%的市場份額,是雜交種子市場最大的組成部分,其次是大米(15%),小麥和蔬菜(10%以上)。
在印度,雖然有極少數的國有企業和印度農業種子公司從事生產,銷售和營銷高容量低價值公眾品種的,另外還有約350名私營生產商和分銷商以及大約300個貿易公司。其中,Advanta India,Ganga Kaveri,JK,Mahyco,孟山都(印度),Namdhari,Nuziveedu,先鋒,Proagro,Rasi 和先正達是印度種子市場的領先企業,占據了該市場的主要份額。
這些種子公司所面臨的關鍵挑戰主要來自對季風的依賴等季節性因素和風險,一方面,可通過強大的研發秋播和春播產品以及適應各種不斷變化的病害壓力和氣候條件的產品。另一方面,需要一個強大的分銷網絡,及時捕獲和反饋種子的生長表現及缺陷等信息,以取得農民更大程度的接受和認可。同時,必須保持一個適當的庫存,以滿足未來和輪作的需求以留住目標客戶。當然,種業行業的增長最終還將依賴于創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