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令人頭疼的蘋果炭疽葉枯病》金農網、《蘋果炭疽葉枯病為害特點與防治措施》煙臺市農業局、《蘋果炭疽葉枯病與蘋果斑點落葉病的區別》陽縣農技中心 日期:2023-11-06
炭疽葉枯病菌能夠侵染蘋果葉片造成病葉早期干枯、脫落,侵染果實引起壞死性斑點。該病害近年來在我國一些蘋果產區被發現,并有迅速蔓延的趨勢。
“蘋果炭疽菌葉枯病”,或簡稱為“蘋果葉枯病”,也有叫“蘋果炭疽葉枯病 ” 的 , 病菌稱為“葉枯炭疽病菌”。我國于2010年首次在江蘇省豐縣發現炭疽葉枯病, 這種病害主要發生在嘎拉、金冠、秦冠和喬納金四個品種上,而富士、紅星等品種則高度抗病(也有說2008年)。
蘋果炭疽葉枯病會造成蘋果大量落葉,2014年已遍布中國蘋果的主產區,包括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陜西、山西、遼寧、河北,針對這個病害現在并沒有治療的良好藥物。
青島農業大學分離到兩種病原菌,根據病原菌的形態特征,其中一種初步鑒定為炭疽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萌發孢子所產生的黑色附著胞。另一種為鏈格孢。
該病主要為害嘎拉、金冠和喬納金這3個蘋果品種。嘎拉蘋果的發病癥狀具體表現為:陰雨過后,在葉片上出現一簇一簇黑褐色的干焦狀,如水煮過, 發病特別快,2天內葉片感染率達到20%,焦枯的病葉很快脫落。病菌侵染果實后僅形成直徑 2~3mm 的圓形壞死斑,病斑凹陷,周圍有紅色暈圈, 自然條件下果實病斑上很少產孢,與常見的蘋果炭疽病的癥狀明顯不同。
通過田間大量觀察發現,由炭疽病菌引起的蘋果葉枯病初期癥狀為黑色壞死病斑,病斑邊緣模糊。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斑擴展迅速,1~2天內可蔓延至整張葉片,使整張葉片變黑壞死。
發病葉片失水后呈焦枯狀,隨后脫落。當環境條件不適宜時,病斑停止擴展,在葉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枯死斑,病斑周圍的健康組織隨后變黃,病重葉片很快脫落。當病斑較小、較多時,病葉的癥狀酷似于褐斑病的癥狀。保濕1~2 天后,病斑上形成大量淡黃色分生孢子堆。
發生條件
一般情況下蘋果炭疽病菌以菌絲體在病僵果、干枝、果臺和有蟲害的枝上越冬,5月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病原孢子借雨水和昆蟲傳播,經皮孔或傷口侵入葉片、果實。
可多次侵染,潛育期一般7天以上。分生孢子萌發最適溫28~32℃;菌絲生長最適溫28℃。蘋果炭疽菌葉枯病最早于7月份開始發病,發病高峰主要出現在7~8月份連續陰雨期。蘋果自7月15日開始大量落葉,并大面積爆發。
如何識別
炭疽葉枯病主要發生在金冠系列的品種上,如嘎拉、秦冠、金帥、喬納金等。金冠系列品種上,如果在6~9月份的雨季出現大量落葉,而現有的殺菌劑防治效果差,且不是當地技術人員所熟悉的病害,可懷疑為炭疽葉枯病,需做迸一步診斷。
診斷辦法一: 依據果實和幼嫩葉片上的癥狀診斷。炭疽葉枯病侵染果實主要形成直徑1mm左右的褐色、圓形病斑,邊緣常伴有紅色暈。病斑數量多,單個果實上的病斑數量達數百個,發病果實成為“麻面果”,病斑不再擴展。炭疽葉枯菌侵染幼嫩葉片時,產生大小不等的黑色病斑。病斑邊緣模糊,透過陽光觀察,葉片內部組織變黑。果實和幼嫩葉上若同時出現上述癥狀,可診斷為炭疽葉枯病。
診斷方法二:依據病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堆診斷。從樹上采集新鮮的發病葉片3~5片,放入塑料袋中。袋內再放一濕棉球或5~10 滴水,向袋內吹入空氣后密封。將密封的塑料袋放在25~30℃的環境中保濕培養3~5天,若葉片能產牛橘黃分生孢子堆(典型的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堆),可診斷為炭疽葉枯病。
診斷辦法三:依據病葉上的子囊孢子診斷。采集落到地上的病葉5~10片,直接檢查,或在25~30℃下保濕培養3~5天檢查病葉上有無小黑點。若有,用挑針挑取小黑點鏡檢。若鏡檢到炭疽病菌的子囊孢子,可診斷為炭疽葉枯病。
炭疽葉枯病與褐斑病的主要區別:炭疽葉枯病菌只侵染金金冠系列的品種,褐斑病菌能侵染所有品種;炭疽葉枯病菌能侵染果實,褐斑病菌很少侵染果實;炭疽葉枯病的新病斑上沒有小黑點,且邊緣模糊,褐斑病的新鮮病斑上有小黑點和菌索,邊緣沿菌索呈放射狀。
炭疽葉枯病與斑點落葉病的區別:炭疽葉枯病只侵染金冠系列的品種, 斑點落葉病主要侵染元帥系品種;炭疽葉枯病菌能侵染果實,斑點落葉病菌很少侵染果實;炭疽葉枯病菌能侵染所有齡期的葉片,斑點落葉病菌主要侵染幼齡期葉片。
感病品種:主要危害嘎啦、金冠、喬納金、華冠等和金帥有一定親緣關系的品種。富士、紅星等品種高度抗病。
危害:早期落葉,二次開花,次產絕產;果實形成大量褐色病斑,降低果實商品價值;削弱樹勢,引發腐爛病。
癥狀與病害診斷
病菌侵染果實后僅形成直徑2~3mm的圓形壞死斑,病斑凹陷,周圍有紅色暈圈;自然條件下果實病斑上很少產孢,與常見的蘋果炭疽病的癥狀明顯不同。
嘎啦果實上的癥狀:
發生條件
以菌絲體在病僵果、干枝、果臺和有蟲害的枝上越冬,5月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
蘋果炭疽菌葉枯病最早于7月份開始發病,發病高峰主要出現在7~8月份連續陰雨期。在膠東半島自7月15日開始大量落葉,并大面積爆發。
發病特點:
產孢量大,侵染力強;潛育期短,僅為2~4天;再侵染頻繁,7天可完成一個世代;流行速度快;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新建園盡量選擇不易感病的果樹品種。
2、阻止病菌傳播擴散:徹底清理果園,清掃殘枝落葉、刮除枝干病原銷毀。
3、鏟除越冬病菌:10月份大量落葉的果園,噴施一次100~200倍的硫酸銅液;
4、生長季節防治:
藥劑:吡唑醚菌酯(注意:雖然同屬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但是在嘎啦等早熟蘋果上不要使用嘧菌酯,會出藥害)持效期長,無雨時可達10天,具有一定內吸治療效果,是較為理想的防治藥劑;波爾多液、代森鋅和代森錳鋅對該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他有機殺菌劑作保護劑使用時都有效,但持效期僅為7天,波爾多液可達20天
時期:自6月中旬,交替噴施
5、補噴藥劑:如果降雨前沒有及時噴藥,可在連續陰雨間歇期補噴代森錳鋅或波爾多液或其它相關藥劑。
6、果園排水:果園雨季應注意排水,防止雨水長期在果園積水。
7、覆蓋地膜:防止地面飛濺的雨水帶菌,并有利于果園排水。
8、果園生草:改良果樹生長環境,提高果樹抗病能力。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國內外對蘋果炭疽葉枯病發病機理和發生規律還缺乏研究,提前預防炭疽葉枯病的發生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