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2-11
受氣溫偏高、降雨頻繁等因素影響,小麥條銹病在西北、西南等越冬區和冬繁區發生顯著重于常年,截至1月6日,冬繁區6省已有137個縣區發病。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消息,小麥秋苗條銹病發病面積已達679萬畝。其中,西北麥區發生普遍,發生面積644萬畝,大部病情是2000年以來最重年份,甘肅、寧夏等部分麥區病田率達75%以上,是1990年以來最重年份;西南和湖北北部麥區也不同程度發病,發生面積35萬畝。入冬以來,隨著氣溫下降,新疆、寧夏、甘肅大部和陜西關中等西北大部病菌已進入潛育越冬狀態,但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大部以及甘肅南部、陜西南部和湖北北部等地病情仍在擴展,其中西南麥區病情擴展較快。據統計,截至1月6日,冬繁區6省已有137個縣區發病,發生面積180萬畝。四川發病程度是2002年以來最重的一年,云南、貴州是近年較嚴重的年份;湖北襄樊市局部已見較大中心病團,甘肅隴南海拔1000米以下區域也已查見零星病葉。
各地已按照農業部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據統計,截至1月6日,云南、貴州、四川、陜西、湖北、甘肅等小麥條銹病冬繁區,冬季采取“打點保面”挑治面積達185萬畝,對發現的發病區域進行了全面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