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4-07
記者從3月10日召開的廣西全區植保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鑒于廣西在重大病蟲害防治方面所處的重要地位,廣西植保系統圍繞“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準確開展預測預警工作,出色完成以“兩遷”害蟲為主的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
廣西是多種農作物重大病蟲源孽生、越冬的主要基地之一,是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重大遷飛性害蟲國外蟲源遷入國內的橋頭堡,在全國重大病蟲大區域治理方面極具戰略地位。而稻飛虱就是具有大區域遷飛、暴發性和災害性特點,是廣西水稻田諸多病蟲害發生面積最大、為害最重的農業有害生物。由此可見,做好廣西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可極大減輕廣西以北地區尤其是長江流域稻區的病蟲害防治壓力,降低防治成本,可謂事半功倍。去年,廣西農業植保工作形勢極為嚴峻,全區全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高達2.7億畝次,尤其是水稻“兩遷”害蟲和局部重大疫情暴發,嚴重威脅生產安全。
為此,廣西植保總站分別下發了《關于加強冰凍災后農作物病蟲監測治理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加強柑桔木虱等病蟲越冬基數調查工作的通知》,及時組織全區各地開展災后病蟲動態調查,提出防治策略,指導做好防治工作。進入4月份以后,圍繞境外“兩遷”害蟲遷入峰早、峰次多、遷入量大,尤其是第三代水稻“兩遷”害蟲來勢猛,發生面廣量多,全區植保系統堅持深入田間調查,密切關注發生動態,準確做好監測預警和病蟲情報發布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和渠道,加快病蟲信息傳遞,提高病蟲信息傳遞速度和覆蓋率。2008年全區共發布病蟲情報1538期20多萬份,內容涉及水稻、玉米、果樹、蔬菜、甘蔗等多種作物的主要病蟲害。
在防控的關鍵時期,自治區農業廳啟動全區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Ⅱ級應急響應,成立應急防控指揮部。緊急發放一批價值近600萬元的機動噴霧器、應急農藥、技術資料等重大病蟲應急防治儲備物資到各市和重災區。啟動應急響應期間,桂林市、玉林市、百色市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分別下發了防控緊急通知,9個市啟動了應急響應,全區成立了市級防控指揮部(領導小組)14個,縣級62個,各級政府投入應急防治資金779.67萬元,有效控制了“兩遷”害蟲的危害。同時,抓好春秋兩季農區滅鼠和蝗蟲、玉米鐵甲蟲、福壽螺以及甘蔗、果樹、蔬菜、冬季作物重大病蟲防治,保證全區農業生產安全。突出抓好冬季病蟲害防治,保障冬季作物生產安全,降低來年防治壓力。
據統計,全區水稻病蟲防治1.06億畝次,占發生面積的109.59%,經防治后挽回損失253萬噸,除局部地區的個別田塊外,全區未出現連片受害成災(絕收)事故;全年防治病蟲草鼠2.66億畝次,占發生面積的98.52%%,總體防效90%以上,經防治后挽回損失1066萬噸。為保障大災之年全區糧食穩定增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減輕長江中下游糧食主產區防治壓力作出巨大貢獻。
可以說廣西植保系統為減緩長江流域稻區的病蟲害防治壓力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成效巨大。但是,廣西農業公共植保也面臨著十分困難的局面,公共植保尚需進一步加強落實。由于近年來生物災害頻繁、嚴重,突發事件對應急管理、處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物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亟待提高。加上資金缺乏等原因,廣西全區重大生物災害應急防控視頻指揮中心至今沒有啟動,廣西的公共植保機制、體制上仍然不夠完善,特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生物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仍停留在部門層面,植保基礎仍很脆弱,各級投入經費仍然不足。
農業植保工作是農業和農村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為新階段農業植保工作的根本職能和主要任務,由此可見,農業公共植保工作已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更應該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為此,廣西植保總站也提出了2009年的工作目標:以植保公共職能為前提,抓好新型植保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突出農業植保部門公共管理性質和專業執法職能,提高生物災害應急管理能力。加快推進廣西《植物保護條例(辦法)》和政府層面的重大有害生物應急管理預案出臺,進一步明確植保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突出植保公共職能,積極爭取把植保工作人員列入公務員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