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圓蜘蛛發生及防治方法
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5-31
麥田紅蜘蛛是我縣麥田常發性害蟲,種類主要為麥圓蜘蛛,屬蜱螨目,葉爪螨科,以成、若蟲吸食麥株汁液,受害葉上出現細小白點,后麥葉變黃,麥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穗少粒輕,嚴重時全株干枯,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大。
形態特征:麥圓蜘蛛成蟲體長0.6一0.98mm,寬0.43一0.65mm,雌成蟲體卵圓形,黑褐色。4對足,第1對長,第4對居二,2、3對等長。具背肛。足、肛門周圍紅色。卵麥粒狀長0.2mm左右,寬約0.1-0.14mm,初暗褐色,后變淺紅色。若螨共4齡。一齡稱幼螨,3對足,初淺紅色,后變草綠色至黑褐色。 2、3、4齡若螨4對足,體似成螨。
生活習性:麥圓蜘蛛年生2—3代,即春季繁殖1代,秋季1—2代,完成1個世代46—80天,以成蟲或卵及若蟲越冬。冬季幾乎不休眠,耐寒力強,翌春2、 3月越冬螨陸續孵化為害。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蟲口數量大,4月下旬大部分死亡,成蟲把卵產在麥茬或土塊上,10月越夏卵孵化,為害秋播麥苗。多行孤雌生殖,每雌產卵20多粒;春季多把卵產在小麥分蘗叢或土塊上,秋季多產在須根或土塊上,多聚集成堆,每堆數十粒,卵期20—90天,越夏卵期4—5個月。生長發育適溫8—15℃,相對濕度高于70%,水澆地易發生。麥圓蜘蛛在早8、9點以前和下午4、5點后活動危害,氣溫低于8度時很少活動,大風時多藏于麥叢土縫。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采用輪作倒茬,合理灌溉,麥收后淺耕滅茬等降低蟲源。
2.化學防治:在小麥返青后,對麥田進行調查,隨機取5點,每點查33厘米,下放白塑料布,輕拍麥株,記載落下蟲數,當平均每33厘米行長有蟲200頭以上,上部葉片20%面積有白色斑點時,應進行藥劑防治,方法為:一是用1.8%阿維菌素3000-5000倍液加40%樂果乳油1000倍液,畝用藥液 75公斤均勻噴灑在麥株上,要打勻打透,注意下午4點以后用藥效果較好。二是用1.5%樂果粉劑每畝1.5~2公斤進行噴粉。三是每畝40%樂果乳油75 克拌20公斤細土,均勻撒在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