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紋枯病的防治
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6-02
由于農民過量施用氮量,隨意增加栽植密度,為紋枯病發生蔓延創造了條件,影響了玉米的高產。玉米全生育期均發病,發病盛期為拔節期至舉灌漿期。主要為害葉鞘、葉片、苞葉和莖稈,果穗和籽粒。嚴重時引起莖腐、倒伏、穗腐。先由近地面葉鞘發病,出現水漬狀灰綠色病斑,由下而上蔓延,逐漸變成中間灰白,邊緣褐色橢圓或不規則形,病斑連接成云紋狀,空氣潮濕時產生白色菌絲體,并形成白色小球狀菌核,后變成褐色菌核,易落入土中。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實行輪作,忌與水稻、大豆、高梁輪作;(3)清除田間病殘體及帶菌雜草;(4)加強田間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適當追肥,配方磷鉀肥,忌偏施氮肥。結合中耕除草,理好排水溝,降低田間濕度;(5)適期施藥,重點保護穗位節葉及相鄰上下3片葉,在病害劇增始期(抽穗期)施藥防治。主要藥劑,可選用5%井崗霉素水劑,每畝100-150毫升,兌水60-75公斤噴霧,或兌水7.5-10公斤低量彌霧。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噴霧。還可選用10%井崗霉素、愛苗、百理通、禾枯靈等藥劑,注意噴布苞葉以下莖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