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汪建沃 來源: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7-04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及土壤偏堿等因素,田間癥狀主要表現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斷,莖基部腐爛,有爛梨味,發病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長有赤色霉狀物。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兩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秧苗對土壤酸堿度、水肥氣熱條件不適,而出現的發病癥狀,表現為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嚴重時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原菌侵染引發的一類病害,表現為秧苗植株基部腐爛、矮化、黃化,用手拔植株時根部易斷。兩種立枯病對水稻秧苗危害都很嚴重,如發現晚,防治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都易引起整體秧苗死亡。一旦發病很難防治,應在防治上應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其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一、病理性立枯病的防治:
1、農業防治: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平、肥沃疏松地塊作苗床,播種前種子要晾曬,播種量不能過大,科學施肥、管水,適時早通風煉苗。培育壯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溫濕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30℃,盡量少澆水,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濕;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2、化學防治:一要進行嚴格種子和床土消毒。種子消毒可用25%的使百克20g稀釋500倍液浸種40?50kg。床土消毒可采用各類多功能壯秧營養劑或用25%敵克松50g對水30kg ,澆20? 床面。二要在苗期進行藥劑防治。在秧苗發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藥1.5克兌水均勻噴在苗床上。一旦病害發生,在發病初期可用70%敵克松1000倍液噴霧或1500倍液潑澆,也可作移栽靈2-3ml/m2防效達95%以上,5天后秧苗恢復生長。
二、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
1、降低播種量, 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種250-300g。
2、采取高臺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cm。
3、在鹽堿地育苗時,苗床要設置隔離層,用水稻專用編織布或打孔農膜上覆2-3cm營養土,防止返鹽又可提高地溫。
4、四要嚴格控制育苗期溫度,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0-28 ℃,夜間為10-15 ℃。
5、床土調酸,床土PH 值控制在4.5-5.5。鹽堿地育苗在播種前調酸的基礎上,還應進行苗期調酸,在水稻1.5 葉期澆500 倍硫酸水,防止返鹽。
6、在青枯病發病初期用“生根粉”藥液進行葉面噴霧,促進水稻快發根、多發根,防止立枯病發生和蔓延。